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我寻求那些寂静中的火焰”
//www.workercn.cn2017-07-18来源: 滨海时报
分享到:更多

  吴投文:波德莱尔对中国的现代主义诗歌影响很大,也对朦胧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请谈谈“白洋淀诗群”对波德莱尔诗歌的阅读。

  林莽:我一个抄诗本上开头便是波德莱尔的九首诗,《太阳》《朦胧的黎明》《薄暮》《天鹅》《穷人的死》《仇敌》《不灭的火炬》《忧郁病》《黄昏和声》。这些作品有一种基调,这种基调在食指、北岛、江河、多多、芒克的诗中都能找到。我的诗中那种忧郁的情调也应与此相关。

  我记得我们在油灯昏黄的聚会中,总有人会读起波德莱尔的诗:“我的青春是一场阴暗的暴风雨/星星点点透过来明朗朗的太阳”。昏暗、忧郁、狂吹的猎角、黑色的墓穴、青春的祭坛,这些成为了我们心中经常闪现的词语,也如同波特莱尔诗中说的“他们中间的很多人,从来没有尝过家的甜蜜,从来不曾生活过”这些触动我们心灵的语句,令我们爱不释手,它也渐渐地融入了我们的心灵与诗行中。我们也同年轻的法国诗人一样:“我独自一身锻炼着神奇的剑术/在各自的角落里寻找偶然的韵脚/我在字眼上踌躇,像在路上一样/有时也会碰到梦见已久的诗行”。他应该是我们的启蒙者之一。

  吴投文:你和多多等人都在文章写到过,当时白洋淀写诗的人有不少,除了“三剑客”,还有宋海泉、方含等人。北岛、江河、袁家方、史保嘉、甘铁生等许多诗人、作家也到白洋淀游历过。北岛到白洋淀的次数多吗?你当时见过他没有?

  林莽:白洋淀诗群广义上说,是一个北京知青那些年一同追求现代艺术的以白洋淀为中心的群体,真正在那儿生活过的有作品留下来的诗歌写作者有十多人。北岛、江河、食指等都曾到过白洋淀。江河曾有较长的时间在那儿逗留,他的第一首诗就是在我插队的村子里写出来的。北岛去过白洋淀,但时间较短,他到过芒克插队的大淀头村。我和北岛相识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在白洋淀时没有见过北岛。

  吴投文:诗人食指(郭路生)在文革结束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默默无闻,直到一九九〇年代中期之后才被逐步钩沉出来。在食指“复出”的这一过程中,你做了大量工作,一九九八年六月出版的《诗探索金库·食指卷》就凝聚了你的大量心血。谢冕先生说过,“一九九八年我们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将食指浮出水面。”作为重要的当事人,你怎么看待食指的“复出”现象?

  林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曾经讲,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一个欠债的历史,许多诗人、作家本应得到的荣誉,被历次社会动荡或政治运动所遮蔽。食指就是这样,在他那些与时代同步的优秀作品传播之时,他却因不合时宜而跌倒在尘埃中,我一直想应该还历史以公正,这就是我做这件事情的最初动力。我记得,八十年代末评《今天》诗歌奖时,我就表达过我的意见,我认为应该评给对我们这一代人都有过影响和启示的诗人食指,但后来没有实现。

  为了诗歌的荣誉,为了还历史以公正,九十年代后几年,为食指卷的出版我大致用了三四年的时间搜集、整理食指的诗歌作品和生平简历,联系出版事宜。《诗探索金库·食指卷》出版后在北京、山东进行了多次的宣传和推广工作,为那一年食指在文化领域的全面复出做了大量的工作,那年电视、广播、报纸有众多的宣传和报道,那一年我们为食指开了多次售书、朗诵、报告和生日等多次活动。应该说那一年食指的复出是文坛的一件大事。

  食指的复出不光是还食指以公正,也是对中国新诗史的一次修复,也是新诗再次走出低谷的一个标志。这之后的“盘峰诗会”和随之而来的新世纪新诗的复苏,为汉语诗歌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

  吴投文:一九六九年,你通过江河读到了食指的《相信未来》《烟》《酒》等几首短诗。那年,你也在笔记本上写了几首诗。你最初写诗是受到食指的影响吗?此前写过诗没有?据说食指的诗在当时全国的知青中影响很大,不过,现在也有研究者表示质疑,说食指的诗还是局部的影响,只是局限于北方几个知青集中的地方。可否谈谈食指诗歌在当时的传播情况?

  林莽:在读到食指作品之前我已经开始了诗歌写作的尝试,那时是受中国古体诗,俄罗斯、法国、英国文学的影响,巴尔扎克、左拉、托尔斯泰、普希金、莱蒙托夫、泰戈尔等小说和诗歌的影响。但那些毕竟是遥远的,而食指的诗,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他所写的就是我们真切的生命体验和感受,那种触动和激励是不言而喻的。

  问题中所说的:“现在也有研究者表示质疑,说食指的诗还是局部的影响,只是局限于北方几个知青集中的地方”,这种说法很可笑。试想,一个影响了一代人,影响了多位重要诗人的写作者,他的地位还用怀疑吗?何况还有他的作品清晰地摆在那儿,那些为一个时代立言的诗歌,一位填补了历史空白的诗人的重要性还要怀疑吗?

  据我所知,许多北京青年都曾读过和手抄过食指的诗,我认识的无论在北京、东北、内蒙古、陕西、云南及白洋淀的那一代青年,都有人是食指诗歌的传播者,他们都曾为食指诗歌中所写出的一代人的声音所感动。

  食指诗歌的传播虽然不是家喻户晓,但是最有效的,他的诗歌填补了那个特殊年代文学的空白,促进了中国新诗的发展,他无疑是一个时代的先驱者。

  吴投文:一九九四年五月,你全程组织了一次“白洋淀诗歌群落”寻访活动,芒克、宋海泉、甘铁生、史保嘉等与白洋淀知青相关的人参加了寻访活动。“白洋淀诗歌群落”这个提法就是在这次寻访的讨论会上确定的。我注意到,有些白洋淀知青诗人缺席了,参加寻访活动的人员名单是怎么确定的?请具体谈谈这次寻访活动。

  林莽:“白洋淀诗歌群落”寻访活动是《诗探索》编辑部计划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诗歌团体进行寻访研究工作中的一个具体课题,因为我了解当时和当地的情况,就由我牵头组织和安排了那次寻访活动。这其间华北油田的诗人张洪波和华北油田文联给予了很多的帮助。

  当时白洋淀的诗人有些联系不上,有些在国外,比如:多多在荷兰,根子、江河在美国,孙康没有联系上等等。这次寻访活动后,许多老朋友又逐步地恢复了联系。

  这次寻访活动应该说是很成功的,寻访中确立了“白洋淀诗歌群落”的名称,不再是一些人所称呼的“白洋淀诗派”等等混杂的概念。寻访后,宋海泉、史保嘉、甘铁生等写出了很有价值的回忆文章。后来杨桦、赵哲等又有一些后续的文章,陈超为这次寻访撰写了《坚冰下的溪流——谈白洋淀诗群》的研究文章。这些为以后对“白洋淀诗歌群落”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 2 3 4 5 共5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