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梁平:给诗歌奉上颜面和尊严(图)
//www.workercn.cn2016-05-16来源: 华西都市报
分享到:更多

  5月14日晚,拿到刚刚下印厂的《草堂》创刊号,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成都市文联主席、著名诗人梁平长舒了一口气,“很欣慰。我仔仔细细看了一遍,有点担心哪点看起来不舒服的瑕疵,结果是没有发现。整本杂志,从内容到形式,从诗歌质量到排版,我非常满意。”

  为了这个中国诗刊界“新生儿”,梁平与编辑团队,精心筹备了近两个月,“整个编辑部的人员都鼓着一口气,争取不留瑕疵。”梁平本人更是全程亲力亲为,写卷首语,选稿、审稿、阅稿,还审了几次大样,“我不允许自己一点儿马虎。坦白说,我做文学杂志、诗歌杂志很多年了。时间久了,兴奋点就会消减。但是当我知道,要办《草堂》这样一个诗歌刊物,我的兴奋点一下又被点燃了。”

  诗歌符号

  不是要让每个人都成为诗人,而是让人在生活中能够享受诗意”

  华西都市报:梁主编,您好!首先请您谈一谈《草堂》诗刊创办的背景吧。

  梁平:“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自古以来,成都就是中华诗歌圣地、重地,数不清的古今诗歌巨匠都与成都结缘甚深,留下一批批脍炙人口的千古诗篇。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成都诗歌流派、诗歌运动以及优秀的诗人层出不穷,无疑让这座城市成了中国诗歌的重镇。进入新世纪以后,成都60后、70后、80后、90后诗人,已经在中国诗坛展示出一个强大的阵容。可以说,从古代到现当代,诗歌作为成都的一个文化符号、文化特色,已经深入人心。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要努力与成都这座城市、当下这个伟大时代相呼应、相匹配的诗刊刊物《草堂》,应运而生。

  华西都市报:办刊宗旨大概是怎样的?梁平:我很认可这样一种观点,“诗意成都,不是要每一个成都市民都成为诗人,而是让成都市民在生活中能够享受诗意,做一个有诗意的人。”

  华西都市报:用“草堂”作为诗刊的名字,是出于怎样的考量?

  梁平:在众多与成都发生渊源的古今诗歌巨匠中,杜甫无疑是名气最盛的一个。成都杜甫草堂,已经成为全国广泛深入人心的文化地标。如果说,杜甫草堂是成都的一个固定的落地的成都诗歌符号,那么诗刊《草堂》就是一个行走的诗歌符号。我们以诗歌杂志的形式,向“诗圣”杜甫致敬,也是希望对成都千年传统文脉做到一种传承。

  华西都市报:如果用高度凝练的话来形容《草堂》的总体气质,会怎么说?

  梁平:有温度有质感的大唐风骨,有颜面有尊严的当代诗歌。

  华西都市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让诗歌传播得更快更广,花费心血心力办一份纸质纯文学杂志,你觉得意义有哪些?

  梁平:此处有意义,道理也不复杂。纸质纯文学杂志是有质感、有温度的实体,而且纸质杂志做得好,会有新媒体无法替代的分量感。读者可以,也愿意将之收藏,多次品味。

  “三高”草堂

  要将最好的诗人,最好的诗,请到《草堂》诗刊来”

  华西都市报:您一再强调《草堂》诗刊的“颜值”,为什么?

  梁平:我们努力做到,让读者拿到手里,眼前一亮,爱不释手,所以除了保证高质量的内容,我们绝不放过,通过杂志的外观形式、设计美感,来吸引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的机会。其实道理也很简单,跟一个人一样,美好的内在当然最重要,但是外表还是要收拾,要让人感觉舒服。

  华西都市报:《草堂》刊发一首诗歌的核心标准是怎样的?什么样的来稿是您期待的?

  梁平:现在诗歌风格流派很多,我们都没有门户之见,兼容并包。但是有一个核心精神是我们看重的:诗歌与我们的现实、社会、土地,发生血与肉的关系,而不是局限于个人的小情绪。我们就是要将最好的诗人,最好的诗,请到《草堂》来。

  华西都市报:除了颜值高、要求诗作质量高,《草堂》还有一个“高”让人眼前一亮——稿费标准高,为什么这么做?

  梁平:《草堂》的稿费标准是十行最高可以发到500元,最少300元。据我所知,国内目前还没有其他诗刊这么高的稿费标准。之所以这么做,并不是想通过高稿费来吸引投稿。而是因为,这么些年来,诗人稿费普遍很低,跟小说家不能比。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诗人很穷,没得尊严。我们在努力打破这种观念,通过这种方式,回馈作者的辛苦创作,而且给诗歌奉上一份颜面和尊严。

  华西都市报:创刊号共设置9个栏目板块,各有特色。其中“台湾青年诗人十二家”栏目的设置,是怎样的考虑?

  梁平:上世纪90年代初,流沙河先生在《星星》诗刊写专栏文章,每月介绍一位来自宝岛台湾的诗人,12人12篇,编成《台湾诗人十二家》,影响很大。流沙河先生的工作,开新时代两岸诗歌交流先声,在内地的诗歌界,很有影响力,也大大繁荣了两岸的诗歌交流。转眼时间过去20多年了,当年推介的台湾诗人,目前很多都已经八九十岁了。这20多年来,内地的诗歌圈,对台湾青年诗人的了解,已经甚少了,台湾对我们这边的了解也比较少。前不久我到台湾,跟台湾诗人交流。最大的一个感触就是,是时候将台湾的一些优秀青年诗人和他们优秀的诗歌作品,介绍给内地的读者了。所以我们在《草堂》诗刊中,设置了“台湾青年诗人十二家”这个栏目,每期推介一位台湾青年诗人,连续推12位,让台湾当下的青年诗人走进我们诗歌阅读的视野。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