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陈忠实不只是有《白鹿原》
//www.workercn.cn2017-08-14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一部《白鹿原》足以为陈忠实扬名立万,但是若要真实、 系统地了解陈忠实,仅靠《白鹿原》还是不够的——

陈忠实不只是有《白鹿原》

视觉中国 供图

  陈忠实逝世一年后,《白鹿原》再次成为最火的当代文学作品。从刚刚落幕的电视剧,到时下火爆舞台的话剧、舞剧,再到鹿原影视城成为陕西省的又一文化地标,有关《白鹿原》的话题层出不穷。凡提及陈忠实必谈《白鹿原》,然而,《白鹿原》问世之前的陈忠实,鲜为人知。

  一波三折求学路

  1955年,13岁的陈忠实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初中。对当时的农村来说,考上初中就像以前考中秀才一样荣耀,然而,父亲陈广禄却不禁悲从中来。作为贫苦农民,如何同时供应两个儿子读中学?经过一番思想挣扎,他决定砸锅卖铁也要供俩儿子上学。但条件所限,陈忠实上学的行囊比哥哥寒酸了许多:哥哥的行装是一套全新被子、褥子和床单,而到陈忠实,仅剩一条破被子。吃的方面,一袋自家做的杂面馍馍便是一周的口粮,吃饭时用大搪瓷缸接上开水一泡,就是一日三餐,不见半点油星。

  即便如此,一个学期后,陈忠实仍然因为贫穷不得不放弃学业。休学后,他每日照看年幼的妹妹,领着她在村子里东游西逛。有一天,乡镇书记来西蒋村办事,看见带妹闲游的陈忠实,误以为是个痴呆儿,就问他为什么不上学。陈忠实回答休学了。书记再问为什么休学,陈忠实则闭口不言。好心村民告诉书记,这孩子学习成绩极好,而家里供不起,索性休学看小孩了。书记一听大为光火:“新社会还有这等事,岂不是本乡的耻辱么?”如果没有这句话,也许陈忠实还要走一段更坎坷的路。在书记的帮助下,学校不仅免除了陈忠实的学杂费,并每月配给8元钱助学金。自此陈忠实终于可以安心读书了。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