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陈忠实:情系土地 心系人民
//www.workercn.cn2016-05-03来源: 新华社
分享到:更多

  4月30日,读者在陈忠实追思堂献上花篮表达哀思。当日,社会各界干部群众前往西安陕西省作家协会追悼著名作家陈忠实。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陈忠实于4月29日在西安逝世。陈忠实创作的小说《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新华社西安5月2日专电(记者杨一苗)这几天,陕西省作家协会院内安静肃穆。陈忠实先生的老友故知,和许多从未与先生谋面的普通读者,都纷纷来到在这里设立的陈忠实追思堂。他们安安静静地排着队,献花鞠躬,告别这位中国当代文坛的著名作家。

  陈忠实,将文学视为自己的使命,又用文学火种为后辈引路;他敦厚质朴,以君子之风为人立世。

  土地和人民是他的根脉

  陈忠实常以一个“农民”自称。1942年,陈忠实出生于西安东郊白鹿原下的一个普通农家。从读书、参加工作到开始文学创作,他都没有离开过这片土地。

  陈忠实先后在农村学校、地方文化部门和乡镇工作过20年。他说:“那段时间是我对中国乡村的体验、理解及生活最重要的时期,对农民世界的了解和感受,为我后来创作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像我这种出身农村的作家,我的创作得益于经历了农村社会生活的演变。”

  陈忠实于196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成为陕西省作协的专职作家。这时,他仍然没有留在城市,而是继续回到农村。在长篇小说《白鹿原》的创作中,从前期构思收集文献资料,到后期写作修改,陈忠实几乎全部是在乡下完成。他说:“我需要回到乡下,离城市远一点,这样才能继续‘回嚼’和提炼我的农村生活,并形成自己的作品。”

  1997年,陈忠实创作的长篇小说《白鹿原》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先后被翻译为韩文、日文、越南文等多种文字,并被改编为电影、话剧、电视剧等多种艺术形式,这部小说的发行量至今已超过500万册。

  小说《白鹿原》影响巨大,评论家肖云儒认为,这部作品撷取中国社会各方面基因最为富集的村社和家族细胞,从精神地层的深处提炼出了骨子里的中华文化人格。

  作为作家,陈忠实始终心系土地,心系人民。他说:“要深刻地理解、体验生活,需关注生活的运动和发展,不但要深入,而且要沉下去,让作家真正到基层去体验生活。”

  文学是他的使命

  陈忠实是在中学时代走上了文学道路,他上初中时创作了第一篇小说,高中期间他在学校创立了春芽文学社。50多年过去了,这个文学社仍不断开枝散叶。

  陈忠实始终对自己的写作有所要求,为了给《白鹿原》的创作积累素材,他奔走在西安周边多个县区,住在小旅馆里,整晚抄写借来的县志。正式开始写作后,陈忠实回到自己的老屋,房屋破败屋顶漏雨,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他持续写作了四年,最终完成了《白鹿原》的创作。

  只要对文学创作有益,陈忠实总是不遗余力。2013年,陈忠实自己出资,在人民文学出版社设立了“白鹿当代文学编辑奖”,用以鼓励在当代文学编辑工作中贡献突出的个人。作家自掏腰包为编辑设奖,这在中国文坛尚属首次。

  评论家李星是陈忠实的老朋友,他说:“人格的重量影响作品的重量,有多伟大的人格,就有多伟大的作品。有多高的境界,就有多高的作品;他的厚重、博大,他的宽度、广度都渗透到了他的作品中。他说文学依然神圣,他在用生命践行着这句话。”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