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翁偶虹谈梨园沧桑:丈夫绝不受人怜
//www.workercn.cn2017-07-19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翁偶虹21岁所绘欧阳芳的脸谱

  最近,已故梨园大家翁偶虹先生的《梨园鸿雪录》由北京出版集团公司文津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由翁偶虹先生所著,其入室弟子张景山所编。该书以翁先生亲身经历为引线,讲述了众多梨园名伶的故事,解析艺术流派的特点,同时也介绍民国至解放后半个多世纪的梨园情况。

  而在刘曾复热、吴小如热、汪曾祺热之后,张景山老师也不禁提出了一个问题:翁偶虹先生,这位公认的戏曲编剧大家、研究家,在当下的文化语境中,能否也形成一股热潮?“我觉得翁先生的知识、观念以及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对今天传播传统文化,传承戏曲,有着现实意义。”张景山说,“我们需要重新认识翁先生。”

  “以文谈戏,约法三章”

  翁偶虹先生曾经言道:“予暮年以文谈戏,常自念与前辈表演艺术家多有来往,必须把天平放在心上,不骋溢美之词,不作违心之论。心订约法三章:一、亲身经历者录之;二、亲眼所见者录之;三、亲耳所闻而言之可信者录之。”

  《梨园鸿雪录》便遵循了这个“约法三章”。该书上册,翁先生记录了自己与程砚秋、金少山、谭富英、李少春等艺术家的交往,而这些交往都是以戏为核心,而非八卦、绯闻,并通过与这些艺术家的交往,翁先生也分析了他们的艺术特色的形成与发展。

  以谭富英先生为例。同写谭富英,丁秉鐩笔下的谭富英,木讷、散淡、以父亲谭小培马首是瞻,无论为人子还是为艺术,都不敢越雷池半步。但是翁先生通过亲身经历、亲眼观察以及相互交流,展现于世人的则是一位以孝为先,不善言辞,艺术上以传统为主,渴望创新的谭富英。实事求是,并没有旧时文人那种油嘴滑舌、尖酸刻薄之气。

  讲述京剧早期编剧家

  与传统讲梨园故事的书册不同,《梨园鸿雪录》还对京剧早期编剧家及其创作过程、特点等进行了介绍。这包括了陈墨香、清逸居士、吴幻荪等。

  在谈到这些内容的时候,编者张景山说翁偶虹先生曾向他口述了翁所知道的早、中期京剧编剧家的编剧概貌,其中以文人编剧居多。张景山依照笔记并予以整理,后经翁老精心修订而成。在京剧日渐衰落、戏曲作家所剩不多、适合演出的新剧日益缺乏、更不能以新剧招徕观众的当下,重温翁老的讲述和见解,颇有启发意义。

  实际上,翁偶虹先生对京剧中早期的编剧家有很清晰的定位:演员尊崇的是剧本,而非剧本的编者。在讲述著名京剧编剧家陈墨香的时候,翁偶虹含蓄地对一位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提出了批评:“有次,我去看望墨老……谈到编剧生涯,墨老自恨生前多此一举,勉励我为编剧者吐气争光。从此一别,竟成隔世。酹祭之日,得墨老剧本最多的一位演员,仅以奠仪四元,酬‘知己’于地下……”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