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王鲁湘和他的“文化大观园”(图)
//www.workercn.cn2017-09-22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到:更多

  为了中华文化的传承

  对于海外华侨华人来说,王鲁湘算得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言者。《文化大观园》至今已有600期,每期都带给海外华侨华人不同的文化视点。此前他做的《寻找远去的家园》,更是将一些濒临消失的传统文化记录下来,传播开来。

  “我印象很深的是之前做的一期关于福建提线木偶的,那个时候还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这个传统技艺也没法让手艺人养家糊口。这个技艺的传承人是对夫妻,可是靠这手艺生活过不下去啊,就只能改行,把那些祖传的提线木偶的用具搁置在阁楼上。我们去拍摄的时候心情很沉重,如果这两口子没了,真的就是人亡艺绝,因为靠这手艺挣不来钱年轻人都不愿意做。还好我们拍摄之后,过了两年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了,提线木偶被立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项技艺可算是保留下来了。”

  作为一个记录者,王鲁湘这些年见过很多珍贵文化渐渐消失,他说有时候一路行走记录、一路痛心疾首。这也更加坚定了他“去发现、去记录、去呼吁”的决心,努力用自己的能量传承传播中华文化。

  为了文化更好地发展

  王鲁湘是一个始终把“责任”二字扛在肩上的人,每一期节目他都要到实地去采访拍摄,每一位采访对象都一定是领域内的权威,他坚持用做学问的谨慎做电视,坚持做一个文化行者,永远走在学习的路上。

  “12年来,我们的足迹踏遍天南地北、高山大海。哪里有绝艺,我们惊诧的神情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文物,我们羡慕的表情就出现在哪里;我们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古城、古村;我们最喜欢拍的对象,就是老艺人、老房子。

  媒体人有责任去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责任去记录传统文化,我们应尽可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细节。”就是这种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让很多历史文化拂去旧尘、重现光芒。

  王鲁湘给自己的定义是“一个文化行者”,他说就像武松在江湖行走,他想做一个在不同文化中行走的人,“天天行走、天天学习、靠行走进行知识的学习、整理、传播,不断自我学习、自我修养、自我提高,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播文化,也为了文化更好地发展。”

  文化是贯穿历史的精髓,世界的发展影响着文化的发展,文化的发展更是推动了世界的发展。对于文化来说,回顾过去就是在启迪未来。文化行者的使命,就是为了文化更好地发展。(田晨)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