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风雨守望者
//www.workercn.cn2017-08-15来源: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气象预报员7月份迎战8个台风——

风雨守望者

  7月31日3时左右,台风“海棠”登陆福建。深夜,中央气象台台风预报平台依旧灯火通明。值班预报员和福建省气象局的预报员正通过电话紧张交流着相关信息。

  尽管“海棠”强度有限,却在7月31日清晨合并了台风“纳沙”的残余环流。这两个前几日还互抢水汽的台风,最终“决定合作”形成一个巨大的环流系统。涡度的合并、充足的水汽,狂风暴雨波及东部地区16个省份。

  气象工作者丝毫不敢松懈,准确预报台风行径、及时作出预警,最大程度保障沿海地区生产生活乃至百姓生命安全,桩桩件件、心弦紧扣。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许映龙的双眼盯紧各种数据,实时在线把关;在7月31日下午的台风加密会商之前,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首席预报员张玲的视线就没有从预报平台上移开;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也始终关注着“海棠”将带来的大范围降水。预报员们通力合作,最终通过逐10分钟地面观测、逐6分钟雷达扫描,并结合卫星等资料,确定了台风登陆地点、时间及登陆强度。

  即便是不当班,很多预报员也难以入眠。“预警发出去,通常就睡不着了。心里老想着台风到底在哪里登陆。”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首席预报员高拴柱说。

  预报员介绍,7月份共生成了8个台风,比常年同期多1倍,追平了历史同期数量之最。特别是7月21日至31日,9天6个台风,其中4个登陆我国,这意味着预报员每天都要关注2个甚至4个台风。“上一次休息?记不得了。”“但是,辛苦也值得。”这是默默无闻的气象人真实的心声。

  针对台风的每一次定位和预报,都意味着生命安全和经济效益。评估显示,台风预报路径误差每降低1公里,至少能挽回100万美元的经济效益。为了灾难来临前撑起气象的“保护伞”,静谧无声的深夜,万家入眠之时,预报员们紧张地在风雨前夜争分夺秒,追逐着风云变幻的脚步。

  上次7月份迎战8个台风是在1994年。那时,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主任钱传海还是从事台风预报工作的新人。20多年来,他一路见证台风24小时路径预报误差从200公里左右降低至70公里以下。

  科技的提升让气象预报越来越精准,也让这顶“保护伞”越来越坚固。就拿这次“海棠”预报来说,风云气象卫星加密观测启动;中央气象台多次组织加密会商,精细化预报滚动更新;7月28日14时至7月30日14时,“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共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2574条。(杜芳)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