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武佩铃:道德之光耀津城
//www.workercn.cn2017-07-20来源: 天津日报
分享到:更多

道德之光耀津城

从“武爸爸”到“武爷爷” 为数百儿童圆了上学梦

——记第五届天津市道德模范、河西区尖山街优仕公寓社区居民武佩铃

  “爷爷,您刚做完手术,就带着我们玩,会不会很累?”“爷爷,您出了那么多汗,我帮您擦擦吧!”……

  “爷爷不累,你们玩得开心,爷爷就高兴!”

  昨天上午,天津动物园内出现的这感人一幕,引来不少人注目。一位老人与10个孩子“爷慈孙孝”的画面,格外美好。

  这位老人就是河西区尖山街优仕公寓社区居民武佩铃,而这群孩子就是他资助的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南天门满族乡希望小学的学生。

  每年暑假,武佩铃都会组织一批学生来津参加夏令营活动,即使今年他刚刚“大病初愈”,也并没有例外。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为了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付出都愿意。年近古稀,却比年轻时更加忙碌,为爱心助学,最多时打着6份工;满心想着孩子们,躺在病床仍不忘为他们安排夏令营,刚出重症监护室,便马不停蹄打开手机继续沟通。

  从帮扶山西弱视儿童白春莲,到资助云南少数民族少年,再到为河北省兴隆县建起希望小学,武佩铃累积资助帮扶学生超过400名,捐资近百万。

  从“武爸爸”到“武爷爷”,这条爱心助学路,他一走,就是21年。

  1996年,一篇“偏远地区孩子上学难”的报道,燃起了武佩铃最初的“爱心助学心”。与单位团委一起前往山西革命老区,让他与家庭困难、先天弱视的白春莲结下了至今长达21年的“父女之缘”。

  2010年,退休后的武佩铃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也从“兼职助学”转为了“全职助学”。偶然从天津团市委得知“河北省兴隆县南天门满族乡有3个村的孩子上学难,很希望有人能够帮助在当地建立一所希望小学”的信息后,便马不停蹄地赶往当地。

  重建一个小学需要20万元,武佩铃回到天津后的第一时间,便“清点”了家里的存折,把钱转给南天门乡团委。学校有了,可他的爱心助学却还在路上。了解到乡里有一半学生是贫困生后,他又发动40多位亲朋一起加入助学行列,“承包”了53名贫困学生。

  如今,武佩铃的身份是“混乱”的。之前父亲节,当年的小春莲会发微信说,“祝最爱的武爸爸节日快乐,幸福安康!”而还在南天门满族乡上学的孩子则会让妈妈给“武爷爷”打电话,“祝爷爷身体早日恢复健康”。

  武佩铃说,“只要我的头脑还清醒,只要我的眼睛还看得见,只要我的双腿还能走路,我就要把爱心助学活动持续干下去……”

  (孟若冰)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