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海淀实验四小师生缅怀杜丽丽(图)
//www.workercn.cn2017-05-19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构建“思·晓”课程体系

  六个年级设不同文化实践课

  在海棠花开的校园环境中,海淀实验四小开发和构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思·晓”课程文化体系。学校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不断挖掘新的课程资源,形成了由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特色课程三个层级,学校、课堂、家庭、社区和社会四条实施途径,思课程(数学与科技)、晓课程(语言与文化)、礼课程(品德与生活)、行课程(运动与健康)、艺课程(艺术与审美)五大领域组成的立体化课程体系。

  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不仅体现在学校的环境中,还渗透在课程中。根据各个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求,学校为六个年级分别开设了不同的文化实践课程,以落实北京市10%学科实践活动的要求。一年级为“童韵四季”,二年级为“多彩服饰”,三年级为“脸谱艺术”,四年级为“诗情画意”,五年级为“走近楹联”,六年级是“心系中国结”。

  每个年级特色课程确定主题后,都由年级组长组织本年级所有任课教师共同挖掘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如组织学生定期走进孤儿院、敬老院、社区等,带学生参与公益活动,传承美德。

  传承艺术精神

  艺术教育100%普及

  “带着二十岁的梦幻,我飞出了艺师,飞进了孩子们中间,飞进了校园这个神圣的殿堂。孩子们张开笑脸簇拥在我的身边。此时,阳光更柔,鲜花更香,我为有如此美丽的事业而陶醉……”这是杜丽丽生前日记中的美好记忆,也诠释着她对这份音乐教师事业的热爱。20年来,对艺术教育的追求一直在四小扎根,学校尤为注重让每个孩子都享有艺术教育的权利。

  为做到艺术教育普及率100%,近几年来海淀四小的艺术课程不断地在完善,从2013年之前的舞蹈、京剧、朗诵等,发展至今,已有阮咸乐、行进打击乐、合唱、葫芦丝、琵琶、绘本、绘画、摄影等多个校本艺术课程,这些艺术社团的学生达到了300人。

  每年,学校结合“5·19”纪念日、“六一儿童节”、12月的“家长开放日”等节日、组织师生展艺术活动,组织学生欣赏民族艺术,观看皮影戏、参与北京朗诵团互动活动;京剧、舞蹈等社团,还经常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京剧社团曾登上过国家大剧院、梅兰芳大剧院;2014年,学校师生代表走出国门,到达澳大利亚悉尼市与吉拉拉小学签订友好发展协议,传承我国京剧文化和民族阮咸乐、相声。

  每年评选“杜丽丽式好老师”

  教师会上分享烈士故事

  “只想纯粹地做老师,把自己最美好的全部投给孩子,这就是可爱的杜老师。在她牺牲后,她家中的钢琴一直在学校陪伴着我们到毕业,我们知道她一直未曾离开过这片热爱的土地。她的乐观、她的温柔都化成了一种教育信念,埋在了我心间……”这是当年杜丽丽班上的学生魏佳佳写下的一段话,现如今她也成为了海淀实验四小一名优秀的教师。

  作为所有教师的楷模,杜丽丽的教育品德和精神一直在四小流传,甚至在海淀区乃至全市,被反复研讨学习,成为一个具有标志性的师德榜样。海淀实验四小也形成了一套特色的教师评价机制,每年学校都会开展“杜丽丽式好老师”评选,以及“海棠杯”博雅教师等评选活动,鼓励教师追求博学、优雅的文化形象,彰显团队正能量。

  校长张秋敏介绍说,近年来学校老师的自主研修意识不断在加强,自身素质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区级骨干教师比例由9.6%提高到了24.5%,学校总的满意度2015年达到91.3分,也一直在提升,“我们将不忘初心、凝心聚力、笃行致远,不断提升育人品质,努力实现教育的多元生态发展”。

  本版文/本报记者 林艳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