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九旬老人为烈士守墓六十余载
//www.workercn.cn2016-04-22来源: 宜春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万载县茭湖乡上峰村槽上组凌端清张银凤夫妇与儿子凌庄云、凌庄坤在山上忙完了栽种后,来到后山腰上,在一座墓前停下来,扫扫坟前洒落的竹叶,清清坟旁的水沟,抹抹碑上的尘埃。

  这是一座埋葬着45名烈士的公墓。凌端清接替父亲凌高寿守护它有两年了。

  说起为何要守护烈士墓,年逾九旬的凌高寿激动不已。1933年3月,驻扎在万载仙源(原名小源)的湘鄂赣省委、省苏驻地兵力空虚。4月7日,国民党军彭位仁的第16师、罗霖的第77师、陶广的第62师以及浏阳保安团从各个方向朝株木桥和小源逼近。为消灭敌人保卫红色湘鄂赣省心脏,红16军、红18军和红3师约两万人,以罕见的急行军速度由东返回。在8日至9日进行的株木桥大战中,许多战士英勇牺牲。

  在救治伤病员的红三医院,幼年的凌高寿目睹了伤病员因无药救治而痛苦呻吟的情景,内心无比悲愤,他既为医护人员洗草药递纱布,又给伤员端水,还含泪参与掩埋安葬牺牲的战士。

  从1950年起,凌高寿开始义务看管、祭扫烈士墓地,从未间断过。

  在凌高寿的感染下,2003年清明节前,该县茭湖乡东江、上峰两村的彭荷生、杨艳华、宋甫云、李盛春等10位退休干部自发捐款1000多元,将找到的45名烈士遗骨全部集中安葬,还请来工匠,买来花岗石、水泥等材料,为烈士墓立碑。

  60多年来,凌高寿只要稍有空闲会去墓前看看,培土、除草、排水。每年清明节,他还带着子孙一起去祭奠。凌高寿说,每次来到墓前,红三医院伤病员坚毅的表情、眼中执着的信念光芒,就会在他脑海里不断地浮现。

  每当村小学师生去祭奠烈士时,凌高寿总要深情地讲述徐垂铨等烈士英勇奋斗、顽强不屈的革命故事。每次讲述,他都声情并茂、泪如雨下。

  如今,年过九旬的凌高寿长年卧床度日。他用沙哑的声音说:“看护、祭扫烈士墓,对自己对后人也是一种教育。我老了,早两年前儿子孙子就已经答应我,今后会继续守护好烈士墓,我可以放心了。”

  做一位守墓人,已经成了凌高寿家的传承和责任。

  凌端清告诉我们,他已经60岁了,从15岁起就常与父亲到烈士墓祭扫,现在卧床不起的父亲多次嘱咐他要看护好烈士墓,他也会一直这么做下去。

  凌端清一家并不富裕,两个儿子已成大龄青年,尚未婚配,在外打工回来,也不忘到烈土墓前看看。

  “父亲讲述的烈士故事让我终生难忘,烈士的品质令我刻骨铭心。”成为“第二代守墓人”后,凌端清把这份责任看得尤为重要,他说,“那些烈士为了革命而牺牲,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烈士用生命与鲜血换来的。这么些年来,由于父亲长期对烈士墓的看护,很多人来祭扫烈士墓,2013年,县人民政府还立上了烈士墓碑,说明我们的看护是值得的。现在父亲年纪大腿脚不灵便,身体吃不消了,我接过守护烈士墓的担子,理所应当。比起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士,我们所做的并不算什么。”(徐小明)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