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海淀实验四小师生缅怀杜丽丽(图)
//www.workercn.cn2017-05-19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教育界烈士杜丽丽牺牲20周年纪念日

海淀实验四小师生缅怀杜丽丽

  二十年前的今天,年轻的音乐教师杜丽丽为少先队买完彩纸后,返回了校园,她像往常一样护送孩子们回家。和学生们在香山南路318路公交车站候车时,一辆待修的大型平板车突然失控冲向站台,杜丽丽奋不顾身将两名小学生推向安全地带,自己因躲闪不及当场牺牲,年仅21岁。

  21岁舍身救学生,这位年轻的女教师用生命和坚强诠释师爱,诠释人性的光辉。市政府追认杜丽丽为革命烈士。1997年,北京青年报刊登了《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纪念报道;1998年,杜丽丽事迹被拍成同名电影《杜丽丽》上映。学校现存的杜丽丽老师半身塑像,由中央美院中国第一代女雕塑家张得蒂教授采用白色大理石雕塑而成。另有一座杜丽丽雕塑,曾作为中外文化交流,存至澳大利亚北部省查理达尔文大学中华园,该园仅有两座教师雕像,另一座为教育家陶行知。

  这位近二十年来北京教育界出现的唯一一位烈士,曾就职于海淀区实验四小(原名红旗小学)。今天是她牺牲20周年纪念日,学校将在她的铜像下举办纪念活动和一年级的入队仪式。而在她的精神价值观引领下,这所学校20年来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20年的纪念与缅怀 刻在学校每一个角落

  “每一年的今天,我们都聚集在此,深深缅怀她,今天,是她牺牲20周年纪念日,让我们一起再次重温她的故事”。今天上午,师生们将在朗诵“永远的杜丽丽”后,默哀、献花,而后将举办新一届少先队的入队仪式。每年的5月19日,都是海淀实验四小最为特别的一天,不仅将这一天定为少先队的入队日,而且也是师生们在杜丽丽的青铜像下共同缅怀和纪念这位烈士老师的日子。

  20年来,杜丽丽老师的精神成为海淀实验四小的一种价值追求,引导老师们争做“杜丽丽式好教师”、争创“杜丽丽式教研组”,学校整理编辑了《杜丽丽画册》、《杜丽丽绘本》和《学校画册》,以传承发扬杜丽丽的师德品质和职业态度。

  2013年学校建成的校史馆,从正门一进去,就是一幅杜丽丽画像,边上书写着“新时期杜丽丽精神——善良、爱生、乐业、求知”,对这四个词的分别释意都在激励着四小现如今的教师们,如何传承这位烈士教师的精神。

  香山脚下培养“海棠少年”

  评选“书香班级”、“书香家庭”

  杜丽丽1995年任职于海淀实验四小,当时学校还未更名,时名为红旗小学。经过20年的发展,这所在杜丽丽精神传承下的学校,如今有了新的模样。

  坐落于景色优美、人杰地灵的香山脚下,2008年学校迁入现用新址,占地面积达到27998平方米,有植物园,有农庄,并注重传统文化环境的元素构建。去年,学校被评为北京市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并成功入选海淀区新一批“优质学校建设工程”项目。

  独特的环境条件,造就了学校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丰厚的教学资源。以海棠花为校徽,海棠树为校树,《海棠花开》为校歌,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中,海淀实验四小的育人目标是:培养“能思会问笃行晓理”的海棠少年。

  重视阅读,是这所学校浓厚的氛围。2012年开始,学校就启动了“阅读工程”。开放式图书馆、班级小书架、楼道书槽、“图书漂流岛”等设施分布,让学生们随时都可以拿到喜爱的图书。“乐读之星”、“书香班级”、“好书推荐”、“阅读考级”、“读书沙龙”、“书香家庭”、“文雅家长”等阅读相关的活动,比比皆是,定期开展。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