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板车老人”的坚守
//www.workercn.cn2017-07-21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更多

  这一生,他就是这样“本色出演”。

  如今,虽然年纪大了,但外面的世界,仍然深深地吸引着老人。老人常说:“只要腿脚还能走动,就坚持劳作。”当地的集市每五天一个循环,没要紧的农活,他就会推着平板车,拉着货物去赶集。

  不同的集市平均起来距老人家大约5公里,早些年,路途基本不要休息,如今年纪大了,5公里的路途需要休息10次,但每次都只休息1分钟左右,老人说:“休息久了,就不想起了。”

  每次到了摆摊的地点,大多数商贩都还没到,老人已把东西摆好,静静等待顾客的到来。老人卖的东西质量有保证,从不缺斤少两,虽然没上过几天学,但算起账来又准又快。其实,一天下来也就卖几十元的,最多也就赚十几元钱。乡亲们疑问,不愁吃喝干吗要每天到处跑?老人开心地说:“不管赚钱多少,这个年纪活动活动就不孬。”

  若是有农活要去做,老人就提前从集市回家,口渴时问村民借几口水喝。儿女们早就买了便携式保温水壶给他,但他不用,说:“不舍得拿,年龄大了,有时候会忘事,怕丢了。”而老伴都会像往常那样,给他做好饭菜,在家门口等他,然后静静听他讲述外面的精彩世界。

  外面的世界再精彩,“板车老人”的内心却独守着一份幸福和满足。

  1942年,他的父亲去世,他的母亲艰苦拉扯兄妹四人长大,成长在艰辛动荡的战争年代,所以老人容易满足。不是党员,却一心向党,自己在集市上买了一幅毛主席的画像挂在家里,心情不错的时候还哼着“东方红,太阳升……”

  近几年,儿女们给他买了彩色电视机,安装了有线电视,当他看到新闻说党和政府又出台了惠民政策后,他总是竖起大拇指,一脸自豪。

  “那时我们都还小,父亲在集市上喝丸子汤,但只把汤喝了,丸子带回来给我们吃。”老人的大儿子回忆说。

  都说隔代亲,等他的孩子们都成家了,老人又将这份感情给了他的孙子。如今,过年过节,孙子从外地回来看望他时,他总是教育说:“和同事们相处要融洽,为人要正直……”其实,子孙们在老人的影响下,也在不约而同地传承着老人的精神和品质。

  都说岁月不饶人,毕竟年近九旬。老么?不老么?

  老人和老伴在家时,常常给过路的人一个假象:声音很大,听起来像是吵架,其实是在对话。耳朵虽然聋了,嗓门依旧高亢。

  在外工作的孙子早就给他买了助听器,他却收起来放进了“宝物箱”,孙子问他:“为什么不戴?”他摆摆手说:“不能戴,戴了就拿不下来了,等老了再戴。”

  老人对于“老”的定义,不依年龄来界定。时间的车轮在前行,老人的平板车也在前行。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