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人物资讯-正文
梁忆冰:修筑植物检疫的防火墙(图)
//www.workercn.cn2016-10-25来源: 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永不停更的数据库

  奔波在植物检疫路上已有30多个年头了,其中绝大部分时间梁忆冰都在进行检疫信息的收集和研究。

  建立数据库,是萦绕在她心里的一个梦。

  为了这个梦,上世纪80年代她就着手考虑开展相关工作了。

  “我一开始不太了解这个专业,还是一位老领导的话启发了我。”梁忆冰忘不了1978年她第一天到农业部植检所报到的那一幕。当时的副所长王汝琪,是农业部最早从事植物检疫工作的前辈。他说:“植检所应该像外交部一样,在区域上分类,假如也设立出美洲司、欧洲司……就能掌握人家的情况。”这种思路一下子就让梁忆冰开悟了。

  也就是从那时起,梁忆冰开始关注植保和植检的区别,1979年全国口岸检疫调查、广州地区实蝇诱捕调查、新疆黑森瘿蚊调查……经过几年的实践,她越来越感到检疫离不开信息,从此踏上植检信息之路。有了计算机后,梁忆冰的工作重心便从小卡片转向了数据库,1985年后,相继建立了有害生物的名录数据库、信息检索系统、风险分析检疫信息系统,一个个项目接力递进,年逾七旬的她仍在为中国国家有害生物检疫信息系统奔忙。

  中国国家有害生物检疫信息系统,是做什么的?

  它是为适应动植物检疫工作中对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及法律法规等相关信息的需求而建立的信息系统。从2005年年底启动,到现在已经有10年时间了,开发了有害生物信息系统、风险管理应用系统、风险评估应用系统和口岸应用系统4大功能模块,实现了信息采集、信息查询、评估方法应用、信息统计、信息发布和安全认证6大功能。

  世界各国在进出口贸易中都非常重视植物检疫工作。在WTO的众多协议或协定中,与植物检疫关系最密切相关的是SPS协议(实施卫生和植物检疫措施的协定),对国际贸易中的动植物检疫提出了具体的严格的要求。

  其中,风险分析是WTO各成员国动植物检疫决策的主要技术支持,能强化检疫对贸易的促进作用,增加本国农产品的市场准入机会。但风险分析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科学,需要在大量信息基础上进行,其分析的准确性高度依赖于信息。梁忆冰他们做的工作就是重点关注外来有害生物在我国分布的情况,供国家有关部门使用。

  国家有害生物检疫信息系统是植物检疫的基石,不仅为全国的检疫人员、风险分析工作者提供了工作平台和信息支持,也为检验检疫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

  比如,广深港客运专线深港连接段隧道工程中,香港段将产生约24万立方米的工程渣土,需运入内地处置。在对土壤进行取样,进行有害生物检测后,依据系统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了与香港土壤有关的有害生物名单,再通过系统模块进行风险评估,最终向决策部门提出了值得关注的有害生物名单及其官方监管措施。

  口岸检疫人员对这个系统的评价是:数据量大、工作时效高,有一定的准确性,风险评估方法实用性强,有利于风险管理措施的制定。

  对于有害生物基础信息的地位和作用,各发达国家和组织的科技政策呈现高度一致性,各国都重视基础建设,开展了有害生物调查和信息收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有害生物信息系统。像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及地区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支持,用于支持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维护。

  在我国,梁忆冰带领一些基层从事植检工作的同志们做的就是这些基础工作。靠着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梁忆冰和她的团队永不停息地输入着新的信息。

  “梁老师是大家闺秀,梁启超的孙女,但她工作中没有一点架子。她在学术上造诣深厚,她是我非常敬佩的老前辈。如今在工作中遇到了难题还是愿意邀请她指点、参与。”说这话的人是曾任国家质检总局动植检司司长的黄冠胜。他本身也是植检专家,是推荐退休后的梁忆冰回归到这个岗位上来的伯乐。他笑言:“我现在已经是这个系统的用户了。”

  至今,中国国家有害生物检疫信息系统已收集了100万条全球有害生物信息数据,55个国家的植物检疫法规,近百个国家的进境植物检疫要求以及出口违规通报信息。从地理分布上说,梁忆冰他们的信息收集范围已遍布134个国家,数据库里已有5万多种植物,有害生物4万多种。

  这些数据,承载着检验检疫事业进程中每一个时期的心跳。

1 2 3 4 5 共5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