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幻灯片-正文
杨受成的多面人生(图)
//www.workercn.cn2017-07-27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到:更多

  “工作是我最大的享受”

  “其实,娱乐在英皇集团占的分量很小。”无论是在香港,还是在内地,杨受成这个名字,让人最先想到的总是“娱乐大亨”的名号。而事实上,他真正想建立的是一个以实业为基础的商业王国。

  最终的结果也是如此。如今,杨受成的产业涵盖钟表、珠宝、证券、地产、酒店等众多领域,集团下属的上市公司几乎都以实业为主。

  这份做实业的“执念”,很大一部分源自杨受成的童年烙印。1943年,他出生在父亲开在香港上海街的一家钟表店中。那时,香港还在日本的占领之下,屈辱而贫寒的童年生活让他很早就明白一个道理,只有争气、努力,做出实实在在的事,才能受人尊重。

  为此,杨受成一直将“争气”二字视为自己的座右铭。至今,他还津津乐道一个故事,那就是在他还是20多岁穷小子的时候,凭借一股毅力,连续几天登门毛遂自荐,终于如愿拿下欧米茄、劳力士等名表的代理权。他将此视为自己人生最大的一个成就,“没有当初,就没有之后的一切”。

  多年之后,阴差阳错进入娱乐行业,从最初对娱乐一无所知、“手中一个兵都没有”,到最后做出香港最大的唱片公司、做成举足轻重的娱乐巨鳄,“争气”同样是杨受成最大的动力。“当时,听别人在背后说我只是玩玩,我就很不高兴,我不能让别人觉得我做不到。”

  因为要“争气”,于是,拼命做事成了杨受成一个改不掉的习惯。从20岁出头到近60岁的40多年间,他每周工作6天,经常干到午夜1点多。“有些人觉得工作很痛苦,可是我很享受。”杨受成眨了眨眼,笑道:“我觉得一个男人有事业、有财富、有专注,那才有男人的魅力。”

  如今,年过70,杨受成每天的行程还是以小时为单位,排满了各种会议,而他乐此不疲。“在做这个采访之前,我刚开完三个会,一会儿还有两个。”说这话时,已经临近晚上7点,但他神采奕奕的脸上完全看不出疲倦。而在此前接受采访的两个多小时中,他始终保持笔挺的坐姿,双手交叠放在桌上,神情专注。

  “工作是我最大的享受。”杨受成说,他给自己设定的退休年龄是“生命的最后一天”。

  “最希望人家看我是慈善家”

  生意之外,慈善是杨受成另一份经营多年的事业。早在20世纪70年代,刚刚在商界崭露头角,他就把相当一部分收入回馈社会。

  几十年来,杨受成先后成立了三个慈善基金会,多次入选“中华慈善奖”及“中国慈善榜年度十大慈善家”。今年4月,他还在“第十四届(2017)中国慈善榜”中获得“终身成就奖”殊荣。

  助学、赈灾、支持文体发展……只要有需要,杨受成向来慷慨解囊。他说,自己从来不算一共捐了多少钱,“算出是个天文数字也没用,更重要的是用心”。

  最近十多年,杨受成将大部分心力投注于一个非常“冷门”的领域——临终关怀。2006年,他向湖北省慈善总会捐赠500万元,建立“湖北慈善英皇集团关爱孤寡老人基金”,并在武汉一家医院建立“湖北慈善香港英皇关爱老人护养中心”,引入香港成熟的社工体系和临终关怀经验,开展孤寡老人善终服务。

  此后,在河北、广西等地,杨受成又资助兴建多座善终服务中心。在这里,许多弥留之际的“三无五保”老人能够享受温馨专业的护养,安详而有尊严地走完生命最后的里程。

  杨受成去过每一所捐建的善终服务中心,和不少老人有过交流。“其实,一些老人躺在床上,只有几个月的生命,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没有机会再谢谢你。”而这,恰恰正是他愿意做这份慈善的原因。

  当初,一些内地养老院的负责人找到杨受成,请他帮忙,那时他才知道,人们往往都愿意捐助孤儿院或是学校,培养代表着未来的年轻人,却不是个个都乐意捐助临终服务。因为,走到生命尽头的老人,往往来不及说出感谢。

  “我做慈善,不是希望别人永远记得我是恩人。”杨受成说,他做慈善不想图什么,就想让那些“空巢老人”有质量地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体面地离开这个世界。在他看来,这种不求回报,才是真正的慈善。

  如今,这份杨受成最为重视的慈善仍在继续,他希望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充满人情味的临终关怀服务。

  钟表大王、娱乐大亨、商业巨子……杨受成的身上有很多标签,而他说,“我最希望人家看我是一个慈善家。”(严瑜)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