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上海高院执行指挥中心首批成员:扬帆起航
//www.workercn.cn2017-09-19来源: 人民法院报
分享到:更多

  4月1日,一朵云

  当然,执行指挥中心的运行并不是一直这么顺利。

  王磊有一本厚厚的工作日志,上面记录着执行指挥中心从建立伊始起每一天发生的变化。翻开这本日志,从2月20日初次召集,到3月2日正式实体化运行,再到7月下旬,一路走来,从开始的寥寥数笔到后来整页满满的记录,像是目睹了指挥中心的成长史。王磊对这些变化又是惊喜又有触动,“类似初生婴儿,感觉就是一个新生命的诞生。”

  这个新生命的“月子”,可谓“一天一个样”,每天都在经受着巨大的考验。

  “团队里的大部分成员都是基层业务出身,业务方面我肯定不如他们,而在系统的操作上,我也没有经验,有时他们问到案件的核查,我答不上来,很难为情,只能赶紧回去翻资料。”王磊忐忑的情绪从2月下旬一直持续到3月,她在忙碌的同时,常常利用一切剩余时间补充知识短板。

  4月1日那天,王磊的工作日志上发生了一个微小的变化——在日期下方,画了一朵云。

  这朵云是对之前一个多月努力的肯定,王磊说,“加天气是我以前在急诊室工作的习惯,4月开始我感觉到自己可以胜任了,心情放松了,看到好天气,就忍不住恢复了这个小习惯。”

  之后的每一个工作日,或一个小太阳,或几颗雨滴,王磊可以自如地回答执行业务上的问题,领导也用“进入角色”来肯定她的工作。

  进入角色的并非王磊一人,其余9人也纷纷根据自己擅长的领域攻破着重点难点。

  熟悉执行一线工作的成员主要负责执行案款、卷宗核查的工作,“因为我们比较容易发现问题可能出现的地方,相对来讲上手比较快。”张的日解释。

  像唐良源这样没有太多执行一线办案经验的成员,则一边负责常规的数据处理或文字工作,一边加班加点地学习。唐良源清楚地记得:“有一回王方有事临时请假,我作为‘执行预警数据’工作的B角立即接手,那是我第一次独立操作这一部分的工作,当时花了很长时间才完成,真是感觉看着容易做起来难。”

  为什么王方做起来那么高效?唐良源完成任务后与其他成员讨论,一交流才知道,自己在操作时缺少了一些数据整理的技巧。

  互相交流,互相促进,每个人都在不断努力地适应,执行指挥中心海量的数据也渐渐变得有序。

  6月底,执行指挥中心给高院信息处发送了一份名为《关于在全市法院执行大数据管理平台中添加相关“统计”功能的报告》,这份报告详细列出了财产查控、信用惩戒、执行公开、执行监督、执行预警、执行大数据等多方面的统计功能完善建议。

  “这是把平时工作中的点滴汇聚起来的结果。”王磊熟练地点开文件夹,找出这份凝聚了整个团队心血的报告:“在报告形成之前,我们开了一次例会,会上大家根据自己工作的模块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于是就有了这份报告。”

  负责执行预警数据的王方发现节点数据的准确性有待提高:“对于查封、冻结、扣押、边控等数据,它们往往反映法院执行措施的实际成效,需要动态监控,希望通过提高节点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做到与案件办理的操作实时记录变化。”

  从大数据到日报表,从日报表到报告,从发现问题到调研、走访、沟通、建议,最终达到问题的解决。在每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10人团队都在努力,而这样的群策群力也赢得了基层法院执行工作人员的肯定。

  金薇是长宁区人民法院执行局的内勤,同时兼任执行联络员,在旁人看来,日报表、案件核查等事项无疑增加了她的工作量,但她却觉得比以前更轻松了。“这对我们来说有提示作用,提供了方向,而且执行指挥中心的人员分工使得问题能够一一对口,我们遇到了困难,总能及时得到解决。”

  金薇用“老好了”来形容指挥中心快速处理问题的方式,她甚至建议指挥中心的成员能专门来基层法院上上课,为他们现场演练执行指挥系统的操作。“或者拍个小视频,做一个操作手册,都行。”

  不仅对基层法院的工作有帮助,执行指挥中心的各类数据为上级法院的决策也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5月31日,在上海全市法院第二次执行工作会议上,院领导一共举出了12张数据表格,其中有9张表都是由执行指挥中心提供,包括质效、拒执罪、案款、终本案件核查等的统计。

  “看到自己做的核查报表变成报告的一小块,心里的成就感特别足。”陈颖颖觉得,辛苦了近一个月的案件核查工作以非常圆满的姿态结束。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