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240斤的胖子:开着我的小面,再流浪20万公里(图)
//www.workercn.cn2017-09-14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走到哪儿都带着一面印着史铁生头像的白旗子

  王耀平是2010年年底买的车,当时除了考虑到旅行的种种因素外,对车型的选择也包括很重要的一项——能够带上史铁生一起走。

  王耀平和史铁生同住在水碓子社区东里,两家对面。一开始,王耀平只是偶尔能从自家五楼的窗户向外望见住对面一楼坐着轮椅出门、在院子里遛弯儿的史铁生。刚开始觉得不好意思跟名人直接接触,保持着街坊邻里的距离,后来为了帮朋友圆找史铁生签名的梦,王耀平拿着书才敲开了对面楼作家的门。“史铁生是非常好的一个人,我去的那天他不在,我留下书就走了。后来他的帮工把签好的书给我送了过来,我一看,还多了一本送给我的文集。”这本文集扉页上的一句话对王耀平影响很深,多年后当他的《罗山条约》写成时,特别找史铁生题了词,并用上了这句话。

  “我觉得史铁生是一个思想家,他的这句话几乎可以算是一种对如今社会的预言,他说:‘我希望未来的写作是所有人的一期假日,原不必弄那么多技巧,几十亿种自由坦荡的声音是无论什么技巧也无法比拟的真实、深刻、新鲜。’因为这句话,我也有了写书的勇气。”史铁生给王耀平题词的时候身体状况已经很不好,但还是亲笔写下赠言。

  和史铁生在一起的时候,王耀平习惯叫他铁哥。史铁生后期身体情况越来越不好,每周都要去几次医院。王耀平也成了送史铁生去医院的几个“专职司机”之一,因为把史铁生抱到车上也需要大力气,这几个“专职司机”都是大块头,所以也被史铁生笑称为三座大山。载着史铁生去医院的路上,那时的王耀平常会说起自己正在筹划的流浪,还说到时候可以带上史铁生一起。

  “我那时候都设计好了,把面包车后面的座椅都拆掉,打开后面的车门能放下一个爬车板,然后就能推着坐轮椅的史铁生上去,再固定好,就能跟我一起出去走走。”王耀平说,“车买好后,史铁生还围着车看了一圈,提了些意见。我后来又专门找了地方试了爬车板,但是没承想,车买了没几天,他就走了。”

  如今,那面印有史铁生头像的白色旗子已签满了名字,有史铁生的朋友,也有关注或喜欢史铁生的其他各界名人,无论王耀平走到哪里都会带着它,他说“这样一路从不寂寞”。

  6年多里,王耀平遇见了不少故事和风景,也常会把自己一路上的见闻写成游记,他说走出去后,有心境大开的感觉,看待事物的方式也开始发生一些转变。不过令他感到遗憾的是,旅行中的兴奋点实在太多,“我就像是一个扒苞米的熊瞎子,想扒的苞米太多了,看到了新的就扔了旧的,很多事来不及写,现在的心愿就是有机会的话最好能把我的故事做一本书。”

  今年满60岁的王耀平如今已经流浪了快7个年头,“蜗行一号”的后车窗早已被一行行“某年某月某日到达某地”的足迹填满,行驶里程也达到了20万公里。“再开20万公里,也就是再开6年,我就把‘蜗行一号’送给一个早就说要收藏它的朋友,我这个人不怎么样,但车是光荣的,这也是‘蜗行一号’最好的归宿。”

  再远的未来,王耀平决定到时候换一辆能开到国外的车,完成走遍全球的计划,那辆车的名字也许叫作“蜗行二号”也说不定。 文/本报记者 张艳艳 供图/王耀平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