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人物资讯-正文
杨金华:13岁少年的坎坷从军路
//www.workercn.cn2017-07-20来源: 大众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这是杨金华第一次出远门,他沿着河岸一直走,直到傍晚,终于走到城南关,累得走不动了,只能在树下休息。很快天黑了下来,杨金华身无分文,没有地方可去,只得在一户人家门口窝了一夜。那夜,杨金华又饿又累,却没睡着,想到父母离别和自己的身世,想到走了这么远前途仍未可知,想到没有人领路、不知能否找到报名点,想着想着愁得哭了起来。第二天一早,没水喝、没饭吃的杨金华在城门附近探视,看到城门两旁各站一位岗哨。他不敢进城,也不敢上前问,只能在城外转悠。又至太阳偏西之时,一位60多岁的热心人看到可怜兮兮的杨金华,问道:“娃子,你在这儿干啥?”杨金华也不敢抬头看,哭着说;“我想来当兵,但不知道上哪儿去找。”他笑着说:“别哭了,跟我来,我带你去。”说着,他用衣袖给杨金华擦了擦眼泪。这位热心人将杨金华领到八路军报名处,说这个娃子要当兵。到了报名点,连长询问基本情况后,得知杨金华两天没吃饭,急忙把他送到伙房让他先填饱肚子。杨金华吃饱后,领到一支马枪,成为一班的一名战士。次日早晨,杨金华跟着队伍跑操,但他身体太瘦弱,扛不动马枪,更别说扛枪行军了。连长看到后,说:“小鬼,你到伙房去学做饭吧。”

  杨金华去了伙房,发现那位好心人原来是伙房的炊事班长,叫赵廷。他看到杨金华到来,十分开心,对其关怀有加。没过多久,营里来了一位新教导员,名为刘桂生,杨金华便被调为他的勤务员。

  不幸走散,坚守信念归部队

  1939年,刚过春节,刘桂生完成了在军政干部学校夏蔚分校的学习,被分配到泰安王家庄,杨金华随其一同前往。那天早晨,正准备起程,忽然飞来八架日军的飞机,在空中高低盘旋,声音震耳欲聋,但没有进行轰炸。“父亲说,那是因为他们躲在一座天主教堂里,教堂还住着德国人和意大利人,所以,日军没有扔炮弹。”

  看着敌机飞远后,刘桂生、杨金华等人立即赶路,走了大约10公里,敌机归来,狂轰乱炸,一时人仰马翻。刘桂生赶紧拉起杨金华,两人在浓烟中迅速撤离,好在没有受伤。六天后,两人终于到达目的地。可刚到营地,却又接到上级命令,前往沂水,协助当地部队反攻,夺回被日军占据的地区。杨金华跟着队伍向东前进,在桃花坪村碰到另一支八路军队伍,让他惊喜的是,这支队伍竟是津浦支队一营一连。与老战友重逢,令杨金华十分兴奋,他希望能留在原来的队伍中。经过上级批准,杨金华又回到了津浦支队一营,成为孙怀堂连长的勤务员。一日,忽然有30多名日军进犯我军,战斗打得很激烈,日军死伤多人,我军没有伤亡。但因驻点暴露,部队需立即转移,趁着夜色,行军过沂河。“那正是秋天,河水涨高,他们手牵手,或者牵着马尾巴过河。”顺利过河后,部队进行原地休息,因为太过疲惫,杨金华睡了过去。一觉醒来,杨金华发现周围竟空无一人!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