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劳动模范-正文
河南省劳动模范张伟忠:擎起移民头上一片天
//www.workercn.cn2017-08-09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张伟忠,男,汉族,生于1970年元月,高中文化程度,现任河南省襄城县王洛镇张庄移民村支部书记。张伟忠同志任张庄村支部书记以来,在淅川县滔河乡张庄移民搬迁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移民搬迁政策,做到了“移民搬迁顺心,安置满意”;在搬迁后,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项移民政策,想移民群众之所想,急移民群众之所急,使群众生活稳定,尽心尽力为移民后期及长期发展不断注入正能量,使群众生产有序发展;为张庄移民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服从大局,临危受命

  淅川县滔河乡张庄村原有3000多人口,伴随着国家南水北调工程,自1960年以来,先后搬迁了5次,在决定2011年再度进行搬迁的消息传来,很多群众安土重迁,对移民搬迁工作出现了不理解甚至抵触的情绪,再加上原支部书记搬迁前意外双腿骨折,无法主持工作,造成移民搬迁工作千头万绪,举步维艰。移民工作是党和政府同移民群众联系最为密切、最直接的一项工作。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党能否始终保持与移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张伟忠同志考虑再三,毅然决然的服从大局,临危受命,接下了经淅川县滔河乡党委、政府与襄城县王洛镇党委、政府任其为张庄村支部书记的任命,更是接下了移民搬迁这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二、统筹安排,顺利搬迁

  张伟忠接任张庄村支部书记后,立即着手对移民搬迁工作进行统筹安排,确保顺利搬迁。首先统一思想,为保证移民搬迁工作的顺利进行,张伟忠接任支部书记后,立即召开村两委、全体党员及群众的代表移民工作会议,对移民搬迁工作进行认真研究,做了大量的沟通工作,首先使党员干部及代表的思想得到了统一;然后采取两委干部包组,党员包户的方式,挨门挨户向群众宣传党和国家的移民安置政策,逐步得到了全村群众的支持;紧接着,多次带领群众代表到安置点——襄城县王洛镇对移民工程的建设实地察看,并虚心听取群众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分类总结,力争最大限度的取得移民群众的满意;其次,在移民搬迁过程中坚持“五个公开”,即政策公开、标准公开、实物指标公开、人口界定公开、村组财务公开。对逐个移民户的搬迁实物量,人口确认,都经过了3次以上的张榜公开,直到移民认可为止;在移民搬迁过程中对移民群众的材料堆放工作、入迁后阶段生活的安排工作及移民群众的户口迁移、建房办证、子女就学、机动车过户、营业执照变更、五保户安置、公职人员工作等诸多问题,在汇总并做专题研究后,及时迅速地向王洛镇党委、政府汇报,并一一妥善解决;在移民搬迁过程中坚持与群众打成一片,及时了解移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化被动为主动,有效的促进了移民与移民、移民与村民的邻里和谐,维护了安置区的社会稳定。通过不懈努力,终于于2011年8月25日,张庄村全村1192口人顺利从淅川县滔河乡张庄村迁入襄城县王洛镇张庄村,实现了“不伤、不亡、不漏、不掉”的目标,圆满完成了上级党委、政府交给的移民搬迁任务,被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于“全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迁安工作先进个人”【豫文(2012)78号文件】的荣誉称号,颁发了移民模范的荣誉证书,被中共襄城县委、襄城县人民政府评为“襄城县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迁安工作先进个人”,并颁发荣誉证书。

  三、树立现代村庄经营理念,高效能管理移民村

  科学的管理是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张伟忠同志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实施移民新村新管理。

  一是在各级党委、政府及移民部门的指引下,成立了以他自己为组长的“移民新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职能管理,路段管理,片区管理三位一体的管理新格局,落实两委干部包街制和“门前五包”责任制,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二是全面提高村民素质,大力开展公民道德和文明常识教育,在全村上下形成了强大的舆论氛围,促进了移民新村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三是继续认真做好村内的计划生育工作,普及和宣传各项计生政策,逐步从人口方面提高群众素质,使得我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井井有条。张伟忠同志也因此获得中共襄城县委、襄城县人民政府颁发的先进工作者荣誉证书。

  四是积极引导村民由传统的以烧柴为主的生活方式向用高效节能的电气化标准过度,同时做好消防安全宣传工作,积极做好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工作,增强群众人身安全意识。      

  2012年12月10日,襄城县王洛镇张庄移民村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移民办公室(豫移库[2012]30号文件)评为全省丹江口库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18个试点移民村之一,探索在村“两委”领导下,民主议事会、民主监事会、民事调解委员会“三会”协调管理,经济管理组织和物业公司等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十八大精神要求下的新型移民村社会管理机制,在村务工作中严格按照新型民主管理程序,不断协调化解村内一般的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经济矛盾及移民安置矛盾,更进一步的融洽了干群关系、群众与群众关系、及与周边邻村关系,巩固了基层民主建设,和谐了社区发展;引导村民成立了大菜园种植专业合作社及哈密黄梨(森园)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公司+农户+提成”的操作模式,使村民土地统一流转,集中承包,更提高了村民的收入;迅速成立了村物业管理公司,对村中实行全天24小时巡逻,对村中的绿化进行改造,并对村卫生进行统一管理,加强了村内的稳定,保持了新农村整齐整洁的容貌,逐步实现了“移民区社会关系更加和谐、基层基础更加牢固、社会管理更加民主科学、社会服务更加完善、社会环境更加文明”的工作目标,在本地区移民兄弟村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周边移民村纷纷效仿学习。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