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王海东:国际大科学工程扛鼎人
//www.workercn.cn2016-05-30来源: 中工网——《河北工人报》
分享到:更多

  4 灵光乍现 “一锅四用”独占鳌头

  2010年,王海东正式从所工艺室调入天伺部,升任天线工艺与制造室副主任,统领碳纤维组。虽说是个领导,但他更像一个“工头”,手下也只有8个人,就这样开始了艰难的奋斗。

  刚刚走马上任,王海东就面临一个棘手的难题。原来,54所承担的一项国家863课题“多频段选择功能天线”,其中的四频段频率选择副反射面是最关键的核心部件,已经延期一年多了,这项任务就落在了王海东头上。

  “普通天线最多接受两个频段的信号,这种天线能够接受四个频段的信号,可谓功能强大。”王海东介绍,为了实现这一功能,需要在芳纶纤维面板上粘贴一些金属图形,金属图形一般用铜箔来做。这些金属图形需要整体变形成一个曲面,采取的工艺是用高压气体顶压。但是,气体一来,“啪”的一下,铜箔就破了,研制工作也就此打住。

  王海东带领团队经过反复研究,发现是热处理的问题。在热处理时,要让铜箔的延展性好,才能压制成功。于是,他们就进行了大量热处理工艺实验,同时调整气体压力,解决了这个问题。

  如何粘贴金属图形,也是一个难题。原有的工艺是“二次粘贴”,先把碳纤维面板硬化,再把金属图形粘上去。但是,这种硬碰硬的方式,间隙消除不了,会出褶皱。王海东提出了用“预浸共固化”方式一次成型。“就是把金属图形铺在碳纤维材料上,这是软碰硬,贴合紧密,同时加入树脂,一同固化,就没有褶皱了。”

  这是一个巨大的技术进步,“一锅四用”极大降低了成本,成为国内首创。该技术申请了国防专利。

  随着复合材料专业各项技术的突破和产品的日渐丰富,在张营的简易房车间已经不能满足发展需要。为此,王海东在领导的支持下积极谋划,在54所西区建设复合材料产品研制的新厂房,2013年投入使用,建筑面积18500平方米。经过几年努力,王海东带出了一支高素质科研队伍,创建了54所的复合材料工艺技术体系,让这一专业焕发出澎湃活力,产值由年四五百万元激增到2015年的5000余万元,成为54所新的经济增长点。2015年,碳纤维组更名为复合材料中心,王海东和他的团队在新的起点上再度起航。

  “其实,具体工作没有什么高深的,任何一个人只要能扎进去,都会有一些独到之处,前提是能够沉下来,有一份事业心。把创新溶于血脉,不断突破核心技术,遵循内心的指引和时代的召唤,这就是我的使命。”王海东真诚地说。

  (王立鹏)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