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王海东:国际大科学工程扛鼎人
//www.workercn.cn2016-05-30来源: 中工网——《河北工人报》
分享到:更多

  2 临急受命 为了索马里护航顺利实施

  王海东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是复合材料学硕士,2007年进入54所,入职所工艺室,借调到天伺部碳纤维组工作。

  “所谓复合材料,比金属更进了一步。我们的原材料是树脂和碳纤维布,这还不叫复合材料,只有通过一定的工艺让它们‘混’在一起,形成一定的形状,才能称之为复合材料,同时也是产品了。”王海东解释道。

  2008年11月,一项神圣而艰巨的任务,落到王海东头上。当时,中国要派海军舰队到索马里实施护航,舰载1.2米通信天线的研制由54所承担。时间非常紧迫,第一批军舰等着装备,但天线精度一直达不到要求。

  “这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是当时我们的1号工程,不惜一切代价,必须做出来!”王海东告诉记者,这对于刚来一年多、还是普通技术人员的他来说,压力巨大。

  这是54所研制的首套碳纤维舰载通信天线,技术指标高,国内空白,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时值深冬,张营简易房车间没有暖气,零下十几度,就跟在冰窖里一样。在干活时,还必须把棉大衣脱下来,人几乎被冻僵!“我们就在工作间隙一起踢踢毽球,既暖和又精神,现在想想也挺来劲的!”王海东回忆道。

  那时候,王海东做实验、操作都是自己动手,经常在车间加班到凌晨两三点,困了就趴在操作台上睡一会儿。车间没有起重设备,模具、成品等都需要人搬。“现在我落下了腰肌劳损的毛病,一到阴天就会隐隐作痛。”

  经过艰苦攻关,王海东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原来是碳纤维铺设方向的问题。因为碳纤维布每一层都是有方向性的,方向铺设不合适,就不容易消除应力,面板曲面就会发生回弹,从而降低了精度。王海东就从改变碳纤维布的铺设方向入手,同时控制工艺参数,就实现了要求的精度。

  “任务急的时候,搞通宵,连轴转,整天不着家。为干这个项目,媳妇也跟着受了不少苦。她那年怀孕,挺着大肚子,还得一个人做饭,想想挺对不住她的。”王海东感慨道。

  3 别开天地 一项工艺革新带来划时代变化

  王海东刚参加工作时,就面临一个重大问题,金属天线反射面的精度落伍了。“原先精度达到总装0.5毫米就够用了,但后来天线的频率要求越来越高,精度要求也越来高,当时给我们提到单块面板精度0.15毫米,总装精度0.3毫米。”

  当年使用的成型工艺都是飞机蒙皮的铆接工艺,精度不好。为了达到新的精度要求,王海东主导采用了“胶粘工艺”。当时,国内这种技术报道很少,王海东按照这种思路进行攻关、实验,最终研究出来了。

  所谓“胶粘工艺”,就是蒙皮拉出来以后,在粘结面打胶,通过工装卡具让蒙皮与骨架粘住。这样做就没有铆钉了,能够实现较高精度,但是,如果胶不结实,那就全完了。所以,首先要对胶粘剂进行选型,做了大量实验,选定了耐久性好、强度高的胶剂,能维持20-30年。

  要怎么成型呢?用敲击的方法显然不行,冲击力大,面板形状不好控制。为此,王海东团队灵活应用了“真空吸附”成型工艺。这需要在工装上改变,把模具设计成吸盘式的,用抽真空的方式,让蒙皮和骨架一起变形,紧贴在模具上,从而大大提升了型面精度。这是一场革命性的变革,使得54所的天线精度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2009年,王海东他们承担了出口澳大利亚的SKA探路者天线(ASKAP)的研制。“这个任务,要实现高精度,还要轻。经过研究,我们提出了‘蜂窝夹芯面板’的设想。”王海东介绍,就是在两张铝蒙皮中间夹一层铝蜂窝。把天线面板做成“汉堡”结构,这在当年算是一个奇思妙想。

  但是,在成型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抽真空压实时,蜂窝缩成了一个‘圆饼’,蒙皮也就塌了。这是为什么?很长时间也找不到原因,王海东很苦恼。他一门心思都在想这个事,吃饭不香,觉也睡不好。后来,王海东终于找到了原因:蜂窝是由一个个六边形的小孔组成的,孔和孔之间是不联通的。在抽真空时,蒙皮压蜂窝,孔和孔之间就有一个局部压力差,导致变形。

  要消除这个压力差,王海东采取的办法是进行导通。有两种方式可实现,一是在蜂窝壁上打孔,但有弊端,雨水等进来后,串通也快,因蜂窝都比较薄,会很快烂掉,导致天线无法使用。王海东采取了折中的办法,在蜂窝上表面开一些2-3毫米深的导气槽,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ASKAP一共生产了36面12米口径的天线,安装在澳大利亚荒无人烟的沙漠地带,天线总体技术指标远远超过澳方要求,工作频率上限提高了一倍!为感谢中方的贡献,ASKAP第24号天线被命名为Janimaarnu,即当地土语“中国人”。

  此后,王海东团队承担了上海65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线高精度主反射面的研制,采用的就是胶粘、真空吸附成型工艺。但是,由于面板面积很大,要让面板形成并保持曲面形状,需要靠很大外力压制,压完后曲面会变形、反弹,精度就不能保证。为此,攻关团队研究出了蒙皮开缝工艺,即在一个大平板上开一些缝,就相当于一个个小板子了,容易变形还不易反弹。但是,开缝是有讲究的,多了强度就不够了,少了回弹大,影响精度。经过反复试验,确定了最佳方案。单这一项工艺,节省了500万元材料成本。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