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杨建一:为了孩子 他在所不惜(图)
//www.workercn.cn2017-09-20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孩子辍学,他比家长还着急

  “孩子,你今后是要走上社会的,没有文化怎么干好工作呀?”这句话,杨建一曾经的学生、北渡中学教师杨艳云记了很多年。

  那时家里太穷,杨艳云三姐妹的学费捉襟见肘。有一年,父亲病重,学费实在凑不齐,还上小学的杨艳云心一横:“我是老大,不读算了,省下钱给妹妹们。”她托同学给老师捎了信,不成想,当天下午,杨建一就来了。

  “孩子这么小,不读书怎么行?艳云的学费我先垫着。”杨建一劝家长。杨艳云终于返校了,杨建一高兴地拉着她的手,一直送进教室。就这样,一年又一年,那些不能交齐的学费,杨建一都默默地为她补齐,直到杨艳云读完小学。

  “袁男,女,青山太阳桥人,随大娘居住……”杨建一办公桌上,端端正正地放着这样两本册子,一本登记留守儿童,一本记录贫困生情况,事无巨细。

  在师生眼中,杨校长“慷慨”得很。五年级学生何先凡突发急性阑尾炎,爷爷身上只能摸出100多元,他二话不说,打电话让妻子赶紧筹了1000元;有的老师家因洪水遭了灾,他一捐就是好几百;每月工资只有100多元的年代,他光资助学生刘雪梅姐弟3人,就自掏腰包800多元……从教30多年,杨建一不知资助了多少学生,却从没想过要回垫付的钱。就在2013年,刘雪梅要向老师还钱,可杨建一说什么都不收。没法子,刘雪梅打算买身新衣服给老师过年,可没等穿上,老师已经走了。

  人们知道的是北渡中心小学几乎没有因贫失学的学生,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但很少有人知道,杨建一的妻子没有工作,他最好的一件衣裳是别人送的,价值“上百元”;唯一的“奢侈品”,是一块普普通通的手表;去县城办事,他不舍得打摩的,宁肯等一个半小时的公交车……

  以校为家,他事无巨细挂在心上

  每天最早来校的,是杨建一;每天最晚离开的,还是杨建一。而且天气越差,他来得越早、走得越晚,即使是节假日,也要两三天就“巡视”学校一遍。为什么?“天气越坏,学生在上学路上就越容易出事。万一老师们也因为天气坏来得迟,学生就没人管了。”杨建一的道理很朴素。

  说是校长,在这所只有6个班的乡村小学里,杨建一还兼“勤杂工”。

  办公室里,除了各种文件材料,就是柜子上层的锤头、钳子、螺丝刀。教学楼漏雨,是他花了两天时间修好的,一个人搭梯子,一担瓦、一担瓦地挑,一片瓦、一片瓦地换;学校电线坏了,他上去修,却不小心一脚踩空,从楼梯上摔了下来,软肋严重挫伤,就一瘸一拐地撑着藤椅上课,一天都没休;至于屋里的桌椅板凳、篮球架上的油漆、校园里的花花草草,几乎无一不被他亲手整修过。“现在农村里一个工最少180块,办公经费本来就一点点,校长能省则省。”学校教师吴卫平看着办公室的门锁心里难受,那锁是杨建一不久前换上的。

  为什么大事小情,事无巨细都挂在心上?因为在杨建一心里,“安全”二字重如泰山。学校有栋危房,杨建一生怕孩子在附近不安全,筹资修了一堵两米高的围墙,将危房隔离在外,墙顶上还有防护玻璃碴儿;学校附近有个小卖部,他时不时要来“检查”一下,提醒老板一定要确保食品安全,别吃坏了孩子们的肚子;办公桌上,还摆着他最后一次签名的《安全事故月报表》,包括校舍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饮食安全、周边治安隐患等10项内容……“杨建一任校长这么多年来,学校没有发生过一起安全事件。”新化县教育局党组成员袁振坤说。

  也许正因如此,突遇歹徒袭击学生,杨建一选择了以命相搏。

  “官不在高,能做事就行;钱不在多,能糊口就行;教育大事,千秋伟业,来不得半点马虎”,读着杨建一的手迹,他神采飞扬的面容仿佛又在眼前:“名利乃过眼云烟,但愿不愧对父老乡亲。”(张烁)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