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人民教师,光荣的劳动者!
//www.workercn.cn2017-05-27来源: 内蒙古日报
分享到:更多

  飞龙 提高蒙古文校正系统校准率

  本报记者 刘志贤

  初见飞龙,干练、得体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或许,这正符合他“IT”从业者的形象吧。

  飞龙是内蒙古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别看他是个“85后”、年纪轻轻的,已经在自己的领域里小有成就:不久前,他带领学生研发出一款高效的蒙古文自动校正系统。该系统的诞生,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使用蒙古文国家标准编码当中存在的大量形同内码错误、后缀使用错误等问题,校正准确率达到了97%以上,对进一步规范和正确使用蒙古文国家标准编码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实,近几十年来,很多内蒙古大学计算机学院的专家学者们都致力于研发蒙古文校正系统,但校对文本的正确率始终停留在50%左右,校正效果不尽如人意。作为学院的年轻学者,又有多年的信息处理经验,飞龙觉得自己有责任担当起这一重任。他想到了一个突破难题的新办法——运用“中间码”,蒙古文中有许多元音外形相同但其所示意义不同,运用“中间码”理念可以把所有外形一样的词用一个中间字符表示,结合上下文本内容,再把这个中间字符对应其正确的词义。思路确定以后,实验便展开了。2015年年初开始,飞龙和2名学生,在有3台电脑的实验室里,开始了每天超过10小时的钻研。这期间,飞龙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休息时间,一心致力于系统的研发。这样的日子持续了1年半多,终于,在2016年下半年,系统研发成功,几十年的难题被飞龙攻克了。

  然而,他并不满足于目前的这种状况,仍在不断优化蒙古文自动校正系统,发现失误立即解决。

  在学生眼里,飞龙就是一位“死磕科研”“相当敬业”的老师。协助他完成蒙古文自动校正系统研发的学生王勇告诉记者,飞龙老师总是实验室里最早来的、最后走的,每天雷打不动早上8点就到了,一直到晚上9点才离开,有学生心疼他,让他早点儿回家,但他从来没有一次早走过。学生们都很崇拜他这位年轻学者,因为他的研究方向涉及多个领域,在语音识别、语音合成、信息检索和蒙古文处理等方面都有较高的科研成就。

  飞龙于2001年考入内蒙古大学读预科,之后再进入本科学习、攻读硕士研究生、博士,再到留校任教,在内蒙古大学已经有整15年的光景了。一直以母校为骄傲的飞龙如今已让母校为之自豪。目前他所带的研究生超过20个,研究方向呈现多样化。飞龙饱含深情地说:“我爱内大,要一直留在这里!”

  纪英奎 孩子们心中的“纪爸爸”

  李艳红

  用纪英奎的话讲,自己扎根乡村教育有多方原因,有怀恋儿时乡土生活气息回报父老乡亲的缘故,也有立志让当地儿童摆脱贫穷落后、让更多人过上幸福生活的信念。

  1992年7月,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纪英奎来到了扎兰屯市蘑菇气乡三合村,在这儿一干就是23年。

  23年里,纪英奎身边的老师来了又走,而他却矢志不渝地耕耘在三合村这片土地上。好多人不解:“三合村这么偏僻落后,有什么值得留恋的?”

  “他们怎能知道我的内心?三合村虽然贫穷,但这里的百姓淳朴善良,他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我舍不得这些孩子。更主要的是,我同样有着一个贫苦的童年,是从贫穷和困苦中走来,在亲朋好友的资助下,才顺利完成学业的。人生经历给了我特别的爱,我也要把‘献身乡村教育事业,不负父老乡亲厚爱’作为我的人生目标。”纪英奎动情地说。

  纪英奎初到三合村学校时,学校人员紧缺,往往是一位教师要独撑一个班级的全天全部课程。为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他不仅把语文、数学等主课上好,还努力把音乐、美术、思想品德和自然课等都上得津津有味。

  纪英奎是班主任,他用心关爱着每一名学生,特别是那些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的孩子。

  在2013级毕业班中,一名姓于的学生的母亲体弱多病,父亲又患有精神疾病,面临辍学。纪英奎知道后,多次到这个家庭了解情况,之后,他联系村委会为这个家庭办了低保,并倡议师生发起募捐,让这个孩子重返校园。

  20多年来,纪英奎以多种方式资助了10多名将失学的贫困学生, 让这些孩子抓住了以求学改变命运的机会,孩子们亲切地称呼他为“纪爸爸”。

  “在我眼里,成绩从来不是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对于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哪怕花费再多的精力,我都没有放弃的念头。我坚信‘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纪英奎说。

  爱是具体的,也是琐碎的,纪英奎每天早晨巡视教室时,都要看看学生有没有到齐,是否吃过早餐,各种学习用品是否带齐了,学生有无身体不适……

  常常有老师羡慕他:“学生为什么喜欢上你的课?你和学生的关系咋那么亲?”

  纪英奎总是笑着回答:“我是用心灵赢得心灵啊!”

  23年来,不知有多少个学生在无意中喊纪英奎“爸爸”,他心中总是热乎乎、沉甸甸的。

  他相信,随着教育的均衡化发展,城乡教育差距会越来越小。

  纪英奎,用心灵继续坚守农村教育阵地,为农村儿童健康成长奉献自己的智慧和爱心。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