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涂晓毛:临时工创办“名餐馆”
//www.workercn.cn2017-05-25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失败再创业,持续经营20余年

【创业故事】临时工创办“名餐馆”

中工网记者 卢翔

  初夏,走在南昌大学老校区的家属住宅区里,高大的樟树罩住了稀疏的人流,斑驳的墙面被爬山虎吞没,偶尔还能看见靠在墙角无人问津的老旧自行车。

  “走,我带你去吃这里的‘名餐馆’。”临近中午,在江西师大一位教授的引领下,记者来到了一家经营了20余年的小餐馆。它蜗居在居民楼一楼角落,显得低调而内敛。灰白的墙面上没有自己的店名,没有雇员,20平方米的屋子摆放着四张餐桌,显得有些局促。没有装饰着霓虹灯带的招牌,没有随处可见的外卖宣传海报,甚至在店内看不到一份菜单。“虽然简陋,在我们这里却很有名。”

  20平方米里的24载光阴

  “欢迎欢迎!”看到记者前来,老板很热情。他忙系上围裙,往灶台后走去。“食材都在那,想吃啥直接说。”来自南昌县54岁的餐馆老板涂晓毛在厨房里切着菜,笑呵呵地与我们搭话。他告诉记者,来他这里的都是回头客。

  1984年,涂晓毛、段爱珍夫妻俩相识于学校食堂,那时他们都是学校的临时工,8年的恋爱最终修成正果。“有了妻子,有了家庭,身上的担子重了许多。”两人结婚后,涂晓毛越发觉得打工并非长久之计,开始着手寻找其他稳定的生计。他的决定获得了妻子的支持。1993年,夫妻俩开始在校园里寻找店面,准备自主创业,最后他们选择了家属区里的一个20平方米的小店面,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做日用百货店吧,大家都能用着,家属区又缺。”段爱珍回忆,租下店面后,她和丈夫做起了日用百货生意。“开张初期,生意很是红火。”然而好景不长。 面对大超市的冲击,夫妻俩不得不重新选择创业项目,“要不我们重操旧业,开个餐馆吧。”添置了四张餐桌、一台消毒碗柜,从市场上采购了餐具之后,餐馆匆忙开业了。涂晓毛也没想到,他们的小餐馆能持续经营20余年。

  积累信任是创业的财富

  “快,炒好菜送到9栋去。”正值饭点,涂晓毛端着大锅翻炒着食材,不忘嘱咐妻子把刚出锅的菜打包送出去。

  由于店面小,涂晓毛简单搭了个台子,隔出几平方米的地方,自诩为“开放式厨房”。他说:“一边炒菜,还能一边跟顾客聊天。在这里20多年了,我和许多人都成了老朋友。”涂晓毛感慨,20年的餐饮生意,让他积累了不少人的信任。

  “做餐饮,就是把炒给自己吃的菜做给大家吃,从原料的采购到油盐酱醋的选择,都马虎不得。”涂晓毛说,自己亲自负责菜品的选购。为了保证食材新鲜和餐具干净,涂晓毛还在局促的店里购置了保鲜柜和消毒碗柜。段爱珍说,最令她最感动的还是,多年前在店里吃过饭的顾客再次光顾。

  靠良心和信念经营

  “做事做人,靠的就是良心和信念。”涂晓毛说起自己20余年的创业经验时,显得云淡风轻。

  “靠着这个小店,我们夫妻俩养大了两个孩子。”涂晓毛告诉记者,他们夫妻俩育有一儿一女。大女儿在江西中医学院攻读研究生,儿子大学毕业后也通过公务员考试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儿女都有着落了,我的心就定了,干起活来也带劲!”“我们不指望别人帮助,一步一个脚印,不为别人添麻烦。这样走得踏实、安稳。”段爱珍说,女儿在读大学时本可以申请贫困生补助,但是被他们拒绝了,“我常常跟儿女们说,爸妈做的事足够养活你们,贫困生补助需要留给更需要的人,让它发挥更大的价值。”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