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吴清友:愿,天堂也有书
//www.workercn.cn2017-07-21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后来,吴清友曾总结,诚品跟传统书店的最大不同,就是在复合式的场所空间里面,举办文学、艺术、建筑、生活、旅游、烹调等各种活动。诚品是一个很包容的平台,让创作者和欣赏者,或者是顾客能够热情地参与,积极地互动。这样的经营方式,受到大批年轻人的追捧。

  “我们把空间、活动的内容、读者三个元素融合在一起,久而久之它会堆砌出一种文化,我们称为‘一个市民的集体创作’。当然,我们更期待诚品的终极关怀,其实是三件事情——人、生命、阅读。”这和所谓商业思维的最大不同,是怎样去定义顾客——把顾客当做一个“消费者”,还是把他当做一个“人”?把时间当做金钱,还是当做人生中的某一个当下?在吴清友看来,这已经不是经营的问题,而是具有哲学层面的意义。

  诚品的这个“诚”字最初由吴父用毛笔写下,贴在吴的卧室墙壁上、书房书桌上。在吴清友看来,“诚”所代表的,就是一份诚恳的心意,一份执着的关怀;而“品”,就是一份专业的素养,一份严谨的选择。把书店取名为“诚品”,是对美好社会的一种实践理想。

  吴清友曾购置了台北市郊阳明山的一块地,当时一位风水师告诉他:如果要赚钱,房门要朝南,如果要健康,房门要朝北,但是如果希望累积生命的一点智慧,那你要朝东。30年来,吴家的房门一直朝东。

  吴清友曾回忆,诚品赔钱的15年,是他自己一生中最丰富的时期,“没有商业,诚品不能活。没有文化,诚品不想活。”很多人记住了后半句,却忽视了前半句。

  不可否认,吴清友首先是个成功的商人,他在房地产业积累了第一桶金,然后才有资本创办诚品。他可以在前一年的10月,就估算出公司下一年的收入。在他招募诚品团队时,要求每个项目的负责人,都要做出预算,并且交一份10年规划。一位共事多年的同事说,吴先生不只有情怀,他还非常精明,非常有商业头脑。

  给诚品带来大量利润的,也不是书店本身。诚品是一个巨大的商业综合体,有餐厅、剧场、文创商店和服装品牌,图书只占其中一部分,却带来了巨大的客流量,而地产租售才是真正盈利的部分。在苏州,诚品还推出了自己的房地产项目,均价超过3.5万元,在当地算是高档住宅。

  在最艰难的时期,吴清友到处募资,也没有想过放弃,他甚至变卖自己的家产投资诚品。2001年台风来袭,大水淹没台北数家诚品店,包括地标性的台北敦南店。吴清友不得不开记者会,澄清没有财务危机。有员工回忆,当时,诚品召开紧急会议,吴先生一坐下来先深吸一口气,他服下治疗心脏病的药,然后才问大家接下来怎么办。为了共渡难关,当时的主管们还开了一个会,自愿减薪10%~15%,长达半年。

  尽管诚品书店早期不赚钱,但是每一年都能得到台湾图书业的最佳服务品牌。诚品也是台湾年轻人最喜欢加入的企业之一。有时候吴清友自己也不明白原因。后来他自己归纳,要成为诚品书店的诚品人,第一要爱艺术,第二要爱阅读,第三要爱工作,第四要爱加班,第五非常重要,要不爱钱。而这,也恰恰是诚品书店还能活下来的一个原因。

  开办第二家诚品书店的时候,吴清友再一次住进了病房,尽管疾病缠身,他一直秉持“连锁不复制”的经营理念,继诚品书店后,诚品陆续开设画廊、艺文空间、生活文创平台、讲堂、文化艺术基金会、电影院等多元化的业务,并于2012年走出台湾,进军香港和大陆市场。

  2006年,吴清友再次做了心脏手术。麻醉药效退后他醒来,医生想了解他意识是否清醒。他拿起笔,写下“诚品万岁”,家人说“还是没变,没事了”。这张字条,至今仍被吴家保存。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