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杨晓阳:32年丝路大写意
//www.workercn.cn2017-07-13来源: 陕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为中国美术开拓更广阔的舞台

   2009年,杨晓阳调任国家画院院长,在挑起历史赋予重任的同时,杨晓阳也为中国美术的传承与发展不断开拓着更为广阔的舞台。

   杨晓阳说:“2009年我来之后,按照文化部的要求,要把国家画院‘做大做强’。2009年我们理清思路、调查研究,2010年稳步实施,卓有成效。按照这个设想,我们现在把专业都基本搞全了。”经过一年多的走访、调研、讨论、协商等大量的筹备工作,2010年8月31日,中国国家画院属下7个专业院在京宣告成立,后来发展成8个专业院,包括国画院、油画院、版画院、雕塑院、书法篆刻院、美术研究院、公共艺术院和青年艺术院。如今,方增先、龙瑞、沈鹏、詹建俊、郭润文、黄永玉等一批名家均在国家画院领导岗位上任职,这样的阵容堪称当今中国美术界第一流的国家美术团队。“怎么能够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一流的美术阵容和最新的研究成果,让全世界有所了解,必须有我们这样一支队伍。”为此,杨晓阳和他的团队继续着尝试与探索。他们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上级要求,确立了国家画院的功能定位:集美术创作、研究、教育、收藏、普及和交流于一体的国家公益型事业单位。“现在,国家画院的扩建工程已经在进行当中,面积3.6万平方米,是原来的3倍多。不仅如此,我们还创办了《中国美术报》。”杨晓阳说,“除坚持每年‘写意中国’年展和各个专业院院展、个展外,国家画院的小型展览不断在海外亮相,已形成一个品牌,同时也积极筹划加入大型国际展览。我们还通过推介、座谈交流和学术研讨等方式,以国家画院名义出去的展览越来越多,足迹遍布美国、希腊、德国、俄罗斯等地,都非常成功。”

   “在陕西延安,我们组织画家与当地百名贫困留守儿童‘结对子’,资助他们中学之前的全部学费;在北京,我们向北京市温暖基金会捐赠15幅创作精品,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为首都困难职工献上一片爱心;在广西隆安,我们捐赠善款64万元,支持三卡屯36户村民进行整村搬迁危房重建,并邀请当地的37名留守儿童赴京参加夏令营……”多年来,国家画院在杨晓阳的带领下,每年都要组织去一个省份扶贫,公益的足迹遍布湖南、青海、甘肃等地。

   “国家画院要成为具有全国唯一性,代表中国美术创作、研究最高水准,对中国美术各专业全领域、全覆盖,为中国当代美术制定标准、确立规则,引领和导向中国美术发展的最高机构。”学术意识,国家意识,责任意识,杨晓阳希望国家画院这个美术界的排头兵,为中国美术界引领一种全新的风气。

   一部、八院、五个中心、十个基地,如今的国家画院机构健全、专业完善。北京西三环北路54号,这个看似平静的院落,一场“大”变革悄然发生着。

   丝绸之路是他与生俱来的情缘

   在杨晓阳30多年的创作中,虽然表现语言由写实走向了写意的探索路径,但难能可贵的是,他的题材三十年如一日未曾变过,始终以具有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积淀的丝绸之路为创作主题。

   1985年,20多岁的杨晓阳与六位友人骑着自行车从西安出发,经兰州、甘南、西宁、互助县,翻日月山、达坂山,过河西走廊到达了敦煌、榆林窟、阿克塞。4个多月的时间转眼过去,最初的一行人也只剩了杨晓阳一人仍在前行的路上。不过,杨晓阳没有就此止步,鄯善、库车、拜城克孜尔千佛洞、库木吐拉千佛洞、高昌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最后,因为新疆突降大雪,杨晓阳不得已卖了自行车,买了皮衣,返回了西安。这场看似有点“孤胆英雄”味道的旅程,让杨晓阳感受了丝路沿线的人文风貌,和历史文化产生了精神上的碰撞。于是,杨晓阳当即决定,要以丝绸之路为主题进行创作。杨晓阳坦言:“生在丝绸之路,是我创作丝路题材得天独厚的优势。丝绸之路并不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时间或历史事件,它是文化的产物,更是艺术的表现。丝绸之路本身就蕴藏着艺术取之不尽的宝库,包括舞蹈和画作。尽管历史上,丝绸之路上既有经济贸易,也发生过多次战争,但最终留下的是文化遗产。”

   去年,已近耳顺之年的杨晓阳要推出自己的首次个展,这是他第一次认真梳理30多年来的创作。这次展览展出的作品,超过九成都是过去从没对外展出过的。此前中国国家画院启动了“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创作工程”,杨晓阳想把自己30多年来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作品整理出来作为资料参考,最后发现之前积累的作品数量非常大,写生的部分就达到6000多幅。杨晓阳这才惊讶地发现,“丝绸之路”这个主题从未离开他的创作生命,在他的作品中超过了六成。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表示:“本次展览是杨晓阳从艺几十年来的一个绘画成果展示,展览体现了两个主题:一是丝绸之路,他从年轻时开始骑着自行车沿丝绸之路写生,一直到现在仍然在做相关创作;再就是从写实到写意,从创作主体性绘画、写实绘画、生活中大量的写生到现在的水墨大写意,实现了他从写实到写意的艺术发展之路。这个展览展示了他多年来学术创作研究成果,展览十分成功。”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江舟表示:“展览展出了杨晓阳作品的量与质,而这两点也凸显了杨晓阳作为一个艺术家极端的人格魅力,可以看出30多年来杨晓阳的艺术历程。杨晓阳同时也是一个优秀的美术领导者,无论是在国家画院还是之前的西安美术学院,在他的任期内都得到了艺术界的高度认可。可以说,杨晓阳在中国美术界取得了很多成绩,无论是教育家、画家,还是美术理论家、美术组织工作者,每一项他都做得十分优秀。”

   如今再谈及为何会选择丝绸之路时,杨晓阳说:“这并不是偶然想到的,我就生长在丝绸之路的起点上,自然而然地就接受到这样的营养,丝路的概念对于我而言就像是与生俱来的一样。不光是我,所有的西安人对丝绸之路都是非常熟悉的,它就流淌在我们西安人的血液里。”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