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杨晓阳:32年丝路大写意
//www.workercn.cn2017-07-13来源: 陕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丝绸之路对于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他用了32年的时间在进行丝绸之路题材的创作。杨晓阳画丝绸之路的32年,是他对丝绸之路魂牵梦绕的32年,也是他对艺术不懈追求的32年。如今,杨晓阳带着他的“丝绸之路”主题作品回到西安,向家乡父老汇报他32年来的艺术历程,也袒露他32年来的那份割舍不去的故土情结……

杨晓阳:32年丝路大写意

  7月8日,丝绸之路——从写实到写意杨晓阳美术作品暨创作文献展在西安美术馆展出。图为现场观众驻足观看。 本报记者 袁景智摄

   本报记者 王戈华

   2017年7月8日,“丝绸之路——从写实到写意杨晓阳美术作品暨创作文献展”在全国九大城市巡回展出之后,来到了最古老最辉煌的城市之一——西安。但这不是简简单单的经过,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回归。

   32年前,杨晓阳一行七人骑自行车从西安出发,踏上了丝绸之路的艺术体验之旅,那时候的他从未想到丝绸之路会是围绕他32年乃至终极一生的艺术主题,像是植根在他的血肉、他的心灵、甚至他的灵魂深处的一种神圣化的符号,更是像一种不期而遇却冥冥之中早就注定的命运。

   所以,这是一场有着非凡意义的回归。杨晓阳带着多年创作并精选而得的400余幅艺术作品,回到了他的精神家园,在家乡父老面前,汇报他30多年来的艺术成果。以丝绸之路为题材创作的400余幅精品,分为生活写生、主题探索、丹青意蕴、水墨精神四大部分,展现了杨晓阳严肃认真的探索精神,坚实全面的绘画功力,以及写意水墨的突破与创新。

   西安是他人生的起点,是他事业的起点,也是他艺术的起点,同样也是照亮他一生的指路明灯。32年前杨晓阳从这里出发,开启了他的丝绸之路的征程。如今,他再次选择从这里重新出发,去开启“大写意”的全新旅程……

   不忘初心 写意中国

   印象中的杨晓阳,总是作为中国国家画院院长的身份出现在不同开幕式和会议现场。作为艺术家的杨晓阳,多在群展中推出自己写意的水墨画,但是他多年来并没有举办过个人展览,美术界大都不了解他的真实创作轨迹。而此次,“丝绸之路——从写实到写意杨晓阳美术作品暨创作文献展”自去年10月在北京开幕以来,已经相继在广州、济南、成都、南京、重庆等地展出,这也是杨晓阳30多年来首次向美术界和大众汇报他的艺术之路。将全国巡展的最后一站放在西安,也是杨晓阳特意为之,这是他不忘初心回报家乡、眷恋陕西这片文化热土的最好的表达方式。

   1958年,杨晓阳出生于古都长安的一个名门世家。父亲杨建果是油画专业科班出身,古建筑研究专家,诗书画兼擅,母亲在陕西文物系统工作,所以杨晓阳对陕西的历史和考古再熟悉不过。深厚的家学传统和陕西这片厚重的土地的滋养,就是杨晓阳的成长底色。1979年杨晓阳正式考入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1986年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教,1995年开始主持全院工作,1997年任西安美术学院院长,2009年调任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在40年的艺术实践和文化思考中,既是写实风格主题画创作的能手,又是勇于告别已有成绩提出“大写意”主张并推出人物画大写意新风貌的领军人物。从写实到写意,变的是创作的技法和风格,显示的是在艺术上逐步创新的艺术追求,不变的是杨晓阳对于中华优秀文化和陕西大地文化气韵的探究,对多姿多彩的生活的反映。

   杨晓阳曾经花费了5年时间,打造出“写意中国”这样一个画院艺术展览的品牌(中国国家画院每年年底,所有研究员都要参与的艺术汇报大展)。不论是2015年在中国美术馆集体亮相引发的轰动,还是2016年各专业独立展示的百花齐放,都说明由杨晓阳打造出的“写意中国”品牌在不断地成长、成熟。“写意中国”的推出,是国家画院在若干年研究中国美术的前提下,直接抓住了本质的表现。杨晓阳希望借此机会能够对中国当下美术进行全面的梳理,挖掘中国艺术的本质特色,并在精神层面有所探索。这可以说是对“中国风格”的进一步的解释,是对中国精神的一种挖掘和倡导,在供大家谈论的同时,提请大家予以重视,这也是国家画院积极实施的中国美术发展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