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朱歧祥:用“两颗心”治甲骨学(图)
//www.workercn.cn2017-06-09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甲骨研究是求真,书法是求美”

  甲骨文是写(或刻)在龟甲上的殷商时代的文字。那时候商王室凡是遇有大事都要占卜吉凶,并用文字记下来,这就是卜辞。据《礼记》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卜辞的内容有祭祀祖先、农作物的丰歉、天时气象的变化、战争的胜负,乃至生育、疾病等。

  尽管甲骨文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古老的汉字,但甲骨文笔墨书法艺术,比起金文、大小二篆、隶、行、草、真(楷)等各种书体的书法来,它又是最年轻的一种书法艺术。

  甲骨文的内容充满了神秘色彩,它的书法正是中国汉字的童年。

  在谈到甲骨文书法之美时,朱歧祥引用了董作宾在《甲骨文断代研究例》中对五期甲骨文字书写特点的论述:第一期武丁之世,属殷中兴的明主,书体大字雄健宏伟,小字字画虽细,却甚为精劲。第二期祖庚、祖甲属守成的贤君,书体谨饬守法度,字体大小适中,行款均齐。第三期廩辛、康丁之世,为殷文风凋敝之秋,书体颓靡,篇段错落参差,极幼稚、柔弱、纤细、错乱、讹误的文字数见不鲜。第四期文丁复古,书体劲峭耸立,有如铜筋铁骨。第五期帝乙、帝辛之世,虽为亡国之君,但极注意甲骨的书写,记载比较繁缛,书体严整匀衡,以小字为主。

  今天所说的甲骨文书法,广义而言,包含两重意思:一是甲骨片上“以刀代笔”的契刻书法艺术;一是指“以笔代刀”在纸上书写甲骨文的笔墨书法艺术。

  中国文字的发展与书法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代历史学家、文字学家李学勤曾说:“中国文字(汉字)是目前世界上使用面最大、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有其自身的特点,就是始终没有走向拼音文字,因而它和书法,开始便相结合。中国文字的早期形态,包括近代发现的种种陶器刻划符号,无不带有艺术的意味。可以说,中国文字的特质促进了书法艺术的产生,而书法艺术的要求,又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规定了文字发展的方向。离开艺术的观点去看中国文字,总未免有所不足。”

  由于铅笔、钢笔、圆珠笔相继出现,代替了毛笔成为日常的书写工具,硬笔书法逐渐发展起来。而硬笔书写甲骨文较之毛笔更容易体现契刻文字的“笔意”。这使得甲骨文书法具有了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甲骨学界公认的一个事实在于:甲骨文的可识字,总共一千字左右,真正可用的字,还不足一千。

  用这样有限的字,来写现代诗文,其困难不言而喻。如何解决“字不敷用”的问题,是每一个甲骨文书法爱好者不得不面对的尴尬现状。

  对此,朱歧祥则认为,从事甲骨研究是求真,书法是求美。“真”和“美”不是完全冲突的,但它们追求的终极目标显然不一样。如果求真,多一点、少一点,它的差别就很大。如果求美,这是我写的,你管不了,我说喜欢就喜欢,就没有真不真的问题。

  “大家去写写书法是好事情,可是也不应该乱写,应当有根据。”在朱歧祥看来,学书法如果要写甲骨文,应该要有很好的字典在手边,不是那些所谓的“书法字典”,而是真正的“甲骨字典”。

  “对字的掌握,最好不要造新字。”他进一步阐释:有的字,殷商时期本来就没有这个字,你非要造出或者拼出一个字来,这就属造假行为。或者“假借”一个字,行不行?可以,但要兼顾古音分部的问题。哪些字能假借?哪些字不能假借?这不能用今天普通话的读音来衡量,虽然这两个字读音在今天看来很相似,但这背后其实隐藏了很多音韵学的专业知识。

  学习书法,如果要学写古文字,朱歧祥给出的忠告是:最好要有正确的古文字知识。他常对台湾的一些书法家讲,“你不要害人。我们写个文章或许没有几个人看,可是你们的书法,每天都吊在那里,挂在墙上。”

1 2 3 4 5 6 共6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