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朱歧祥:用“两颗心”治甲骨学(图)
//www.workercn.cn2017-06-09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名家简介

  朱歧祥(1958— )广东高要人。台湾大学中文学士、硕士,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台湾东海大学中文系教授,并担任台湾“中国文字学会”理事长、澳门汉字学会副会长、韩国世界汉字学会副会长。著作有:《殷虚卜辞句法论稿》《殷墟甲骨文字通释稿》《甲骨学论丛》《王国维学术研究》《周原甲骨研究》《甲骨文研究——中国古文字与文化论稿》《甲骨文读本》《甲骨文字学》《图形与文字——殷金文研究》《中山国古史彝铭考》《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论稿》《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校释》《朱歧祥学术文存》《甲骨文词谱》《释古疑今——甲骨文、金文、陶文、简文存疑论丛》等书,并编有《甲骨四堂论文集》及多种文字学学术论文集。治学撰文偏重于上古殷周和近代时期,兴趣在宋明。

  导读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汉字,它记录了殷商时期祭祀祖先、农作物丰歉、天时气象变化、战争胜负,乃至生育、疾病等社会和生活内容;如今发现的甲骨超过10万片,文字数5000多,然而,我们能够认读出来的,却只有1000字左右——可以说,甲骨文中还隐藏着中华民族的一段隐秘历史。台湾“中国文字学会”理事长、著名甲骨学专家朱歧祥告诉青年后学,应以“两颗心”去研究包括甲骨学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颗是“傲然之心”,一颗是“慈悲之心”,而且还要两颗心互动,才能把学问做好。

  ---------------------------------------------------

  “我在台湾上课时,习惯在课堂上走来走去。有时候我会闭着眼睛讲,因为我的语言有时会追不上我的思维,如果一会儿失控,请大家不要见笑!”

  3月28日晚,来自台湾的甲骨学专家朱歧祥教授现身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研究所的讲台。当天,包括“章黄学派”在当代的重要传人、年逾八旬的王宁教授在内,古汉所师生几乎悉数到场。

  “和世界上其他的古文字如苏美尔楔形文字、古玛雅文字等相比,甲骨文恰到好处的笔画,把该字所要表达的意思,剔透通灵地表达出来了。我们所书写的是文字,不是图画,所以‘多则过繁,少则不能显其意。’”朱歧祥一边在黑板上写出日常用字“人”“日”“月”“山”“水”的甲骨文字形,一边讲解,“古人写这些字,一定经过了无数次测试。”

  在讲座中,年近六旬、身着格子衬衫的朱歧祥对台下的学生进行手把手式的甲骨文“扫盲”。他讲课不失幽默,不时引来全场笑声。

  “朱先生用短短三个晚上的时间,把我们引领到了一个崭新而充满魅力的殷商世界——那个我们的先人曾经生活过的世界。”完整地听完此次系列讲座,古汉所一名研究生如是说。

  “我是站在撒种子的角度来谈甲骨文的。”头发近乎花白的朱歧祥在讲座中称,“古往今来有成就的人,通常都会有‘两颗心’——‘傲然之心’和‘慈悲之心’,我愿意把这‘两颗心’转借给大家。”

1 2 3 4 5 6 共6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