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那一天,3位女兵连夜打起背囊
//www.workercn.cn2017-08-23来源: 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英雄四连”四级军士长张星当兵以来答过无数的“到”,那天夜里的答“到”却让他热泪盈眶。

  那天夜幕降临时,张星正徒步攀爬在日则保护区附近的密林里。3个钟头前,他刚把最后一名被困群众推上飞机。当时天气突变,这将是直升机最后一次转运,因为直升机超载,他只能选择孤身留下。

  那时的震区,山体松动、余震不断、暴雨将至,张星知道留下来的危险。山梁,峡谷,密林,张星急切寻路间,天很快暗下来了。万幸的是,张星遇到了一同寻找出山通道的国家救援队和蓝天救援队的队员……

  重返队伍的张星告诉我们:“当直升机飞走只剩下我的那一刻,我根本没想到自己是在牺牲奉献。真的,我的心口里满登登的都是军人的骄傲,都是军人的幸福……”

  “那天你答了个什么‘到’,为啥热泪盈眶?”

  “那是那天夜里宿营前,救援队清点人员,呼点到我时,他们呼点的是‘解放军代表’……”

  如果说这个故事关乎“我代表解放军、我就是解放军”的归属感、荣誉感,那么当我们随作战支援营官兵为百姓搭建帐篷时,营长何志鹏给我们讲的一段“花絮”则关乎这种荣誉感和归属感的来源。

  那天,他们在帮一位老太太整理房屋时,老太太攥住何志鹏的手,问:“哎,你现在是啥?”

  何志鹏稍稍一愣,答:“营长。”

  老太太咧嘴一笑,说:“我儿子现在是连长,在东北部队呢!”说着老太太掏出手机就拨了一串号码。电话很快接通了,就听老太太冲那头嚷道:“你这个解放军儿子管不上我,人家解放军营长可来帮你妈啦……”

  何志鹏听着老太太打电话时自豪又满足的语气,心口忽然一热:他想起了自己远在青海老家的父母妻儿,“人民”——这个他无比熟悉的词,突然变得如此亲切。这一刻,他相信,电话那头,那个远在东北的连长,心中一定涌动着与他同样的热血和灵犀。

  救灾结束,部队回撤动员,当周海峰副旅长把这个“花絮”讲给战士们听时,“人民军队的宗旨本色”“人民子弟兵的使命职责”……这些在教育课上听过很多次的概念,在这些头一次参加抗震救灾的战士脑海中丰满了起来。而返营的崎岖山路上,每个氤氲着骄傲的车厢里、每个年轻战士的背囊里都装满了这样的故事——

  新兵黄建国记得一名30多岁的藏族妇女在他婉拒她递过来的西瓜时突然流下来的泪水;还有十几天就要退伍的上等兵胡洋记得那个房子倒塌的老大爷揪着他的臂章看,还把“中国人民解放军”七个字一字字地念出来……

  而那3位连夜打好背囊的女兵最终没能上一线。直到前线部队凯旋,那3个背囊依然矗立在待命的战位上。

  征得她们的同意,我们打开了那3个背囊。里面各是一床被褥,一个脸盆,侧兜装着背包绳,与她们从前线归来的战友并无二致。(张良 田鸿儒    孙启龙)

  凯旋的歌声里

  ■张 良

  结束返营那天,一辆车厢里载了战士的卡车行驶在我们前面,一个战士面朝我们而坐。在他面前的安全链上悬挂着一个军绿色的长条形盒子,随着车辆摇摆。

  我们好奇地摇下车窗,探出头去大声问:

  “那是什么?”

  “音响!”

  “听的什么歌?”

  “《泡沫》!”

  ……

  走着走着,天上突然下起雨来。透过挡风玻璃望去,车厢里那群刚刚为了百姓而拼命的战士渐渐模糊起来……

  我们忽然想到,这群爱听流行歌曲的90后战士与他们当年的前辈又有什么不同呢?当他们真正从心底感受到“最美逆行”的崇高与幸福时,谁说他们不是真正懂得了这支军队的光荣传统,懂得了“人民军队战无不胜”的力量和源泉呢?

  请继续关注第三篇:那个抗震归来听《泡沫》的战士带给我们哪些启发?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