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从一支部队看中国军队九十年
//www.workercn.cn2017-08-01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到:更多

  “铁军来了”

  一面“铁军来了”的旗帜缓缓打开。

  过去19年间,这面旗子出现在中国大地最为深重的灾难现场,抗洪抢险、地震救灾……自从在1998年的特大洪水现场打出这面旗,威震南北的铁军,便添了这个新传统。

  最早的“铁军”二字,出现于1927年的武汉。时值北伐战争,叶挺独立团攻克武昌城,为表达敬意,武汉人民请汉阳兵工厂铸造了一块长1米、宽0.5米的铁盾牌,送给叶挺独立团所在的第四军,为表彰叶挺独立团的战绩,第四军又将铁盾牌转赠叶挺独立团,上书大红色“铁军”二字。

  没过多久,叶挺独立团参加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同时,也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时光流转,中国从战争走向和平,90年间始终不变的,是人民对子弟兵的评价。

  堆放文物的陈列室里,有一只黑色行李箱。层层翻下去,分别是一张写着“英勇的战友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红纸、一顶写着“测院二队武文斌”的帽子、一件黑色便服上衣、一条红领巾、一身迷彩服、一条皮带等。

  这是“5·12”汶川“抗震救灾英雄战士”武文斌的遗物。他当年的战友张金瑞告诉记者,地震发生时武文斌正在休假,主动请缨冲到第一线,后因过度劳累引发肺血管畸形破裂出血,抢救无效,壮烈牺牲。武文斌牺牲后发生了三件事。一是2万余名当地群众自发赶来,为其送行;二是妻子杨卫华身着婚纱,抱其遗像,拍下了两人唯一的婚纱照;三是父亲武中林抹干眼泪,穿上他的军装,站在了他的岗位上继续抗震救灾。

  铁军历史上从不缺铁骨铮铮的汉子,也不缺深明大义的亲人。在不可计数的感谢信中,战士徐超的父亲徐根生在一封信里这样写道:“我请首长转告徐超:希望他和战友们在抗灾救灾前线发扬革命战士的钢铁意志,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落款时间2008年5月25日,汶川地震后13天。

  那块“铁军”盾牌,那面“铁军来了”的旗帜,成为了永恒的召唤。

  一个叫余阳的汶川小伙子,亲眼目睹在这面大旗之下,子弟兵救乡邻于水火。两年后他怀揣理想入伍参军,二话没说便选择了铁军,然后在可以选择退伍时,一而再、再而三地用尽心思留下。“只要铁军一天需要我,我就一天不离开。”余阳说。

  在改革中涅槃

  这可能是和平年代规模最大的一次移防。

  在之前驻地驻扎了48年的叶挺独立团,与兄弟部队组建成新的劲旅后,融入重组后的第82集团军。他们移防时,全体官兵在8天时间里就换了个城市。

  从北伐战争到南昌起义,从井冈山到长征,从八年抗战到解放战争,甚至到新中国成立以来,这支部队的番号不断变化,官兵也换了不知多少茬,始终在破茧后重生,却从未在变化中乱阵。

  “从乱世飘摇中打响第一枪,到如今100多名将士远赴南苏丹执行国际维和任务,我们这支部队的变化,始终有着时代的烙印。”林官亮感慨。

  叶挺独立团无疑是人民军队辉煌历程中的一个缩影。归根到底,这个历史悠久的队伍,反复证明在“听党指挥”这个强军之魂下,人民军队不断涅槃,正在成长为与中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强大军队。

  军旗从这里升起

  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内的枪响,奠定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的图案,红底之上,镶金黄色五角星及“八一”二字。故此,叶挺独立团最为自豪的口号便是“军旗从这里升起”。将士们将它铸在雕塑前,刻在巨石上,记在日记里,铭记在心中。

  2017年的这一天,军旗升起在首都北京、东海之滨、喀喇昆仑、南沙岛礁,升起在城市、乡村、高山、大川与无人区,升起在航母辽宁舰、亚丁湾护航战舰,升起在我军驻刚果(金)、利比里亚、黎巴嫩、马里、南苏丹等维和部队营地里……

  风雨九十载,扬帆再起航,人民军队如今已成为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成为捍卫正义的和平之盾。(刘少华)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