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高铁路上追梦人
//www.workercn.cn2017-08-03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来自全国各地,因修高铁而相遇

高铁路上追梦人

中工网记者  卢翔 中工网通讯员 夏琴

  早上在河南郑州喝胡辣汤,中午到千里之外的甘肃兰州吃拉面,这在7月9日宝兰高铁通车后不再是稀罕事。在这个“日行千里”愿望的实现过程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背井离乡、寒来暑往,背着沾满铁锈和水泥的行囊辗转于全国各个高铁建设工地,只为那回家的路能再快一些。

  30岁的胡基伟中等个儿,皮肤黝黑,手掌粗大,虎口处有厚厚的老茧。《工人日报》记者采访他的那天,距离宝兰高铁通车不到半个月。下午5点,在中铁十一局集团桥梁有限公司昌赣客专丰城制板场的存板区和员工宿舍的夹道上,左边是光洁如镜、整齐如钢琴琴键的高速铁路轨道板,右边是近四百名员工的宿舍、食堂。尽管地面洒过水,阵阵热浪还是夹杂着装载机的轰鸣声迎面袭来。

  胡基伟挑了一个离危险标志较远的地方站定,“我是一名焊工”“我在高铁工地干了4年了”“我老家在河南商丘农村”,他话语简短,记者问一句他答一句,双手不停地揉搓,不时的抿抿嘴唇。而站在他身边的女子则显得爽朗许多,未语先笑,“我在这里当天车司机,我们原来在宝兰高铁、郑徐高铁都干过,工作虽然累,但两口子在一起,收入也比老家农村高,我挺满足的。”妻子杨丽娟竹筒倒豆子似地介绍了两口子的情况。说起各自的岗位技术,两口子都不自觉地挺起了腰杆。胡基伟虽然话不多,但是电焊技术好。胡基伟高峰期每天焊接钢筋网片64片,成品合格率达到99.5%以上。

  与胡基伟夫妻俩不同,谢广辉一家人原本有更好的选择。前几年,老家江苏徐州政府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指导农户搞起了蔬菜种植产业,许多在外打工的人都回去创业,据说年收入可达十多万元。当时也有老乡约谢广辉回去,他不仅没回去反而把两个儿子也带了出来。“每年春节,坐着自己参建的高铁回家,这是在老家怎么也享受不到的成就感。”谢广辉说。

  谢广辉今年50岁,已经辗转于津秦、京沈、郑徐、昌赣等高铁工地近10年。现在,他带着两个儿子在丰城板场负责封锚工序。由于勤劳能干,谢家两兄弟赢得了场里当月的“先进工人”荣誉称号。“我们家人,就算每天满负荷生产我们都能轻松搞定。”老谢骄傲地说:“前年我在郑徐高铁,今年又来到昌赣高铁,原来的普速铁路到我家需要10个小时,等这条铁路通车了,5个小时就能回家了。以后,铁路越来越发达,不管我们在哪,一天准到家。”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