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海警李木喜:三赴海地维和,独此一人(图)
//www.workercn.cn2017-07-30来源: 法制日报
分享到:更多

  李木喜正在维修海警基地通讯设备。

  海地维和期间,李木喜在抢修通讯设备。

  海地维和期间,李木喜在巡逻执勤。

  李木喜在广东海警基地维修电缆。

  李木喜在向新兵传授维修技巧。

  今年38岁的李木喜,是广东海警训练基地一名通信兵,曾3次奔赴海地执行维和任务。他先后荣获4次个人二等功,4次获得联合国授予的“和平勋章”,被公安部授予“荣誉勋章”,并被公安部评为“优秀士官”,广东省授予他“五四青年奖章”“广东省优秀青年卫士”称号。今年5月19日,他获评“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荣誉称号

  因工作需要,李木喜从茂名老家匆匆返回海警基地。

  “前些日子爱人生了儿子,我就回家一趟。”李木喜喜不自禁。

  李木喜是广东海警训练基地训练处电教室一名通信维修兵。他曾3次全副武装奔赴海地执行维和任务,是我国唯一一名3次奔赴海地维和的战士。

  三赴海地

  2004年9月,我国政府向联合国海地任务区派遣了第一支维和警察防暴队,负责武装巡逻、要人警卫、护送重大活动安全保卫、突发事件处置等任务。2005年4月,李木喜主动请缨,成为我国第二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的一员。做好营区通信设备安全和后勤保障,是组织交给李木喜的主要任务。

  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李木喜回忆起往昔情景:“我当时就想着,125人组成的防暴队,我是唯一一个从海警基地选拔出的防暴队员,我不能让基地失望。”住着铁皮仓库,伴随着时不时的枪响,第一次到海地,他并不是没有丝毫顾虑。

  李木喜说:“我在执勤时发现,由于超短波通信天线设在防暴队营区内,导致执勤时信号接收不稳定,盲区较多,增加了执勤的危险性。于是,我向防暴队领导汇报后,与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取得联系,决定在特派团基地加装一条天线。”

  爬上20多米高的铁塔架设天线,塔上三四十摄氏度的高温,一呆就是一两个小时,流弹几次从身边划过,李木喜都没有退缩。最终,李木喜和队员一起,解决了辐射距离短、盲区多的问题。此后,李木喜又多次与联合国海地特派团技术人员联合进行调频测试,解决了频率串线、干扰等问题,确保执勤通信畅通和任务的顺利进行。李木喜事无巨细的工作态度,得到特派团官员的高度评价。

  2007年4月,李木喜再次请缨到海地维和。他注意到由于海地气候炎热,夏季雷雨频发,营区防雷设备严重老化,故障不断,便不顾危险,只用一条绳子绑在腰上,徒手攀爬上将近10米高的设备加装避雷针,并全面检修防雷网。此次维和期间,营区设备无一被雷电损坏,营区正常秩序得到保障。

  2009年6月,维和经验丰富的李木喜第三次奔赴海地。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7.3级强烈地震,正在海地配森威尔地区山顶武装巡逻的李木喜与执勤小组成员迅速开展自救并脱离险境。夜色渐黑,下山道路受损情况不明,李木喜与其他队员在余震中驻守山顶,轮流警戒。

  当晚21时左右,营区通过对讲机告知在山顶执勤的李木喜等人,地震时整个海地通讯中断,营区无法与我国驻海地商务代表处联系,国内指挥部无法第一时间了解地震情况、完成警力部署。了解到山顶有一家中国驻海地通讯机构,李木喜等人迅速找到这家公司,拿到唯一一部可用的通讯手机,凭着在悬崖边搜索到的微弱信号,担负起营区与商务代表处的通讯中转任务,帮助商务代表处第一时间将地震情况汇报给营区,营区再用卫星电话报告给国内,为指挥部准确判断灾情、调配警力及救援物资赢得宝贵时间。

  “当时,只有房屋靠悬崖一边的阳台才有微弱信号,但地震后房子多处开裂,打电话时要时刻注意周围环境,房子摇晃就要马上离开,情况十分危急。”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李木喜记忆犹新。

  历经艰险回到营区后,李木喜不顾疲劳一头扎进机房抢修设备,第一时间恢复了通信。李木喜与队友们怀着失去战友的沉痛心情,克服余震不断、局势混乱、沿街楼房二次坍塌等种种危险,连续奋战在抗震救援一线长达92小时。

  联合国秘书长特别评价:“中国防暴队在痛失战友的情况下,快速反应,积极应对这个国家面临的挑战,做出了出色高效而广为认可的工作,我代表联合国感谢你们!”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