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高凤林
//www.workercn.cn2017-04-28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高凤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211厂工人,高级技师,航天特级技师,一院首席技能专家。

  高凤林同志成功解决了某重点型号氢氧发动机系统可靠性增长的一系列技术难关,保证了型号超强密度发射需求。创造性地提出利用高阶线性方程进行大喷管制造工艺反变形控制和偏芯钨极TIG高速焊接技术,作为主要完成人,该喷管的制造工艺荣获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型号发动机推力室的生产中,他首次提出了利用熔合比控制技术实施异种金属复杂结构在超强导热条件下的冷焊操作法,突破了十多年未解决的技术瓶颈,并利用系统控制技术,成功地将推力室头部喷咀间隙控制在微米级。在发动机泵前阀座组件钢/铝异种金属软钎焊中,在没有相应国际和国内软钎焊焊接标准的前提下,主导提出并实施层间过渡膜控制技术,将产品合格率从35%提高到92%以上,为型号火箭高密度发射提供了保障,该项目获一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确保了我国北斗导航、嫦娥探月等发射任务地顺利实施。

  在长二捆运载火箭研制生产中,高达80多米的全箭振动试验塔是研制中的关键,而塔中用于支撑火箭振动大梁的焊接是关键的关键,该材料特殊为L175,要求一级焊缝。高凤林提出了多层快速连续堆焊加机械导热等一系列保证工艺性能的工艺方法,经过近一个多月的昼夜奋战,出色地完成了振动大梁的焊接攻关,保证了振动塔的按时竣工和长二捆火箭的如期试验和澳星的成功发射,该工程获得部级项目一等奖。在载人航天工程升级测试中振动大梁承力从360吨提高到420吨,大梁安然无恙。此后,做为技术专家受航天科技五院508研究所、总装航天员培训中心507研究所等多家单位邀请,参与完成了复杂的载人飞船伞仓系统、动力支持系统和空间站生命维持系统的研制攻关,均获得成功。

  在国家某重点型号发射车的研制中,高凤林同志充分运用焊接系统控制理论,出色的攻克了一系列部组件的生产工艺难关,提高工效5倍以上保证了国防急需,其中后梁和起竖臂分获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和阶段成果二等奖。某型号发动机试车多次失败,头部生产试验中断,生产无法继续进行,高凤林同志应邀参加,以气保护双面成型和局部自由收缩焊接等措施终于解决了难关,将试验压力由130个压力提高到180个压力,满足了使用要求,试车得以成功。某型号发动机隔板焊接后易出现裂缝、堵塞等缺陷,100%返修。针对这种情况,高凤林大胆提出工艺改进措施,焊出的产品三年X光透视合格率连续达到100%,该技术获厂、院科技进步奖。特别是在近年国家某潜基重点型号临近发射的关键时刻,艇上发射系统出现故障,高凤林在型号总师的直接授意下,运用特殊技法连夜排除故障,保证了该型武器的如期发射。

  在国家863攻关项目50吨大氢氧发动机系统研制中,高凤林同志大胆采用新的工艺措施,突破了理论禁区,创造性的运用sb值、ss值在多种高低温合金混合焊接接头结构中的应用,解决了被有关科技人员设为禁区的久攻不下的技术难关,并为长征五号任务国家立项奠定了基础。在长征五号发动机推力室多次试车失败的情况下,相关设计部门提出在推力室头部加装锆铜加长喷咀稳定燃烧装置的过程中,由于国际间的技术封锁,我国还没有掌握此项连接技术,正在设计人员一筹莫展之时,高凤林果断提出利用特制填充材料低温氩弧钎焊和规避燃烧区间的方法替代国外采用粘接的方法并获得连续试车成功,为实施大型氢氧发动机稳定燃烧装置的研制生产开辟了新路。在长征五号先进上面级的研制生产中,推力室在发射台试验过程中出现内壁烧蚀泄漏的情况,面对着极其困难的操作环境和身后几十米的山涧,他临危不惧,经过数个小时的艰苦奋战,终于对发动机内壁进行了成功的修复,避免了上百万元的经济损失。

  该同志先后攻克二百多项公司军、民品生产技术难关,共计节约或避免经济损失上亿元。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