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虚幻里头挑真实
//www.workercn.cn2017-07-12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白色的巨狼从画面里一跃而过,电视机前不少观众都揪起了心。“惊心动魄”“精彩”,有人评论,还有人甚至想起了美剧里出现过的巨狼。

  为了完成电视剧《白鹿原》里一场“白狼叼走女婴”的戏,王乃鹏和他的物理特效团队,用了3个月的时间,搜集有关狼的资料,制作狼皮,设计机械骨骼,制作毛发……最终制造出一只白狼仿生模型。

  这只是王乃鹏做的众多物理特效场景之一。从事物理特效行业24年,王乃鹏一直在为“真实感”较真儿。《寻龙诀》《老炮儿》,这些作品的字幕里,都出现过王乃鹏的名字。两个月前,美国视觉效果协会宣布吸纳他为正式会员,他是该协会首位也是唯一一位华人物理特效师。

  与CG特效不同,物理特效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包括特效化妆、微缩景观、生物仿生机械道具等等。如今,王乃鹏用发泡乳胶做的假皮肤,薄到只有0.01毫米,甚至达到好莱坞水准。贴在胳膊上后,经过两个小时的特效化妆,一条一指长的“刀口”就刻在上面。

  第一次被影视特效营造的真实感震撼时,王乃鹏15岁。电视上狮面人身的男主角,顶着一头浓密的鬃毛,在都市夜色中穿行。之前学过美术、干过雕塑的王乃鹏盯着电视机,下了转行的决心,觉得“就是这个了”。

  他大量地看好莱坞电影和香港电影,系统地学习美术和雕塑。王乃鹏办公桌对面,至今放着一尊著名电影怪物“铁血战士”的胸像,那是当年他“练手”时做的。

  入行时他还不到20岁,正逢国内的影视特效行业刚刚起步。他得到了进入《大话西游》剧组学习的机会。甘肃的外景地风沙漫天,白天,他跟组干活,晚上,他跟着香港来的特效老师,学习制作微缩景观和模型。他就“像块海绵”,浸在剧组里吸收和学习,如饥似渴。

  他在请了好莱坞特效团队的剧组里“偷师”,就算对方不给他好脸色也强忍着。一个组一个组地跟下来,他学习怎么让道具模型身上的褶皱看起来更自然,学习怎样给服装做旧,学习各种不同的材料有怎样不同的使用特点。

  所有不可思议的想象,在光影世界中,都有了具体的形象。但在王乃鹏看来,如果细节缺乏真实感,影像就不可能令观众信服,不能“打动人”。

  为了跟“真实感”较真儿,刚入行时,王乃鹏曾到一家发泡乳胶工厂门口,站了好几天,终于磨到厂长跟他见了面,就为了订一批能够“压缩成0.01毫米”的发泡乳胶。

  “只有这样的材料制成假皮,贴在身上才不会有棱子。”他说。

  厂长问他需要多少,他举起一根手指,“100公斤”。对方哭笑不得,工厂都是按“吨”起订的,这么少的数量,根本没法专门为他完成一次生产流程。

  “并不是技术达不到,而是觉得没有利润,所以至今国内都没有厂家生产。”王乃鹏苦笑。

  王乃鹏不想用达不到标准的材料,做“一看就不真实”的特效模型。从2010年开始,他跑遍美国,拿下了14家原材料工厂的代理业务,专门从美国进口影视物理特效所需的原材料。

  可是如今,王乃鹏却发现,影视行业里许多制片人和导演,只把钱砸在流量小鲜肉和热门IP上。即使看着抠图和“五毛特效”泛滥的作品,粉丝却依然肯埋单。许多客户油盐不进,不肯在“该花钱的地方花钱”,也不给“足够的时间做后期”,听不进去专业特效师的意见,最后的成品难免粗制滥造。

  曾有导演要王乃鹏做一套仿生模型,听了报价嫌贵,决定改用电脑特效。最后的效果“惨不忍睹”,花的钱还是王乃鹏报价的6倍。

  “现在的很多导演,都并不专业,不了解这个行当,就钻进来赚快钱。只迷信电脑特效,以为什么都能用后期弥补。但那样其实更费钱费时间,效果还不一定好。”王乃鹏有些无奈。

  起初,他只跟自己的业务水准较真儿,现在他想跟这个“恶性循环”的行业趋势较真儿了。

  今年4月,王乃鹏带着团队,去了美国好莱坞学习。他希望自己研发的机械马,面部表情更加细微真实。

  国内第一个仿生机械马,就是王乃鹏及其团队在2013年研发的。为了追求真实感,他们去动物园观察马的习性,一遍一遍看《动物世界》,记住每一处细微的动作。

  北京宋庄盛悦国际的厂区内,一人多高的机械马立在王乃鹏办公室门口。棕色皮毛,黑色长鬃,口鼻处似乎随时要动起来咀嚼草料。仿真皮毛下面是机械的骨架与关节,钢铁的底座下有四个轮子。

  王乃鹏从旁边走过,一拉缰绳,马脖子猛地一歪,像要打个呼哨。(张渺)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