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靳尚谊:看书,为了解社会
//www.workercn.cn2017-05-02来源: 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本报记者 陈涛

  本期荐书人:靳尚谊

  推荐书目:

  《艺术哲学》 伊波利特·丹纳 著

  《近代美术史潮论》 坂垣鹰穗 著

  当了14年中央美术学院院长、10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声名显赫的靳尚谊觉得还是住老式单元楼踏实。北四环一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小区里,他那套既不算敞亮,更谈不上考究的居室内,各式各样的图书和画册占去了将近一半的空间。

  书桌上摆放着学生辈儿画家——如今个个也是国内油画界响当当的人物——送的好些套画册。相比制作精良的画册,桌面一角那几本唐诗、宋词,还有关于文学史论的书籍,就要显得寒碜些了。不过,83岁的老爷子偏就爱翻看这些不起眼的“闲书”。“读一读古诗词,可以让你心平气和;与文学为伴,可以了解外面的世界。”

  在众多细读过的图书里,至今依然令靳尚谊念念不忘的,是19世纪法国思想家伊波利特·丹纳的《艺术哲学》。这位被称作“批评家心目中的拿破仑”的文艺理论家,通过分析古希腊、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史实,揭示出文学艺术与种族、环境、时代的关联。“这本书对我欣赏油画,理解一些艺术家很有好处。”他推荐的另一本书,是日本作家坂垣鹰穗所著的《近代美术史潮论》,载有关于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美术发展的史话。

  如果说阅读这些专业书籍多少对绘画有所裨益,那么,这位1949年以15岁的年纪就考上“国立北平艺专”(注:中央美术学院前身)绘画系的油画家,似乎更为青睐文学与小说。在央美念书期间,他读了大量19世纪的文学著作,巴尔扎克、莫泊桑、司汤达、托尔斯泰、契科夫、陀思妥耶夫斯基……“以文学史为序,一个作家一个作家的代表作基本读过了。”

  “为什么要读它们呢,就是想通过这些,了解资本主义社会。”他说,那时候没机会出国,图书就成了一扇通向外面世界的窗户。他还特意通读了恩格斯那本厚厚的专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那些哲学类的书对我的思想成长很重要,使我以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世界,观察世界时抓住主要矛盾。”在他看来,每个人一生会遇到很多事儿,社会上的问题也总是层出不穷,“你自己必须抓住主要矛盾,一个个去解决。”

  尽管如今视力减退得厉害,老人每天都会拿出一两个小时读书、看报,这是几十年养成的习惯。“现在社会提倡读书了,在我的青年时代,根本用不着提倡,几乎所有人都很自觉在读书。”可惜的是,“文革”到来后,他的读书停顿了。

  “文革”结束未久,年近半百的靳尚谊再次拼接他的文学史版图,他为擅长讲故事的英国小说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文字所吸引。国内作家方面,靳尚谊也有心头好。“王蒙、贾平凹,包括有人给我推荐的卫慧的书,都找来看过。”他说,自己看书全为了解社会,发现中国社会变化太大了。

  后来靳老又接触到王朔的书。“他很有代表性。他其实还属于老派思维,但他的语言风格完全变了,调侃式的,改革开放以后,调侃成为整个社会说话的主流。”在靳尚谊看来,如今各种流行的网络段子,源头也是在那里,“它不仅影响了文学,美术调侃也不少,不少绘画里都能见到。”在他挤得满满当当的书架上,日本作家也是常客,包括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渡边淳一,还有村上春树。至于为何要看日本的书籍,他解释说,因为日本是东方国家,而且早已现代化了,对中国借鉴意义很大。

  一个油画家痴迷于文学,是纯属业余爱好,还是另有深意?“看书让我不与时代脱节,最终还是要反映在我的绘画上。”靳尚谊以书为媒,作过的画还不少。他还曾以浮世绘形式再现日本艺伎喝醉后的景象,醉生梦死的即视感,呼之欲出。在这些将读书感受浸润进绘画的作品中,他最为得意的是对荷兰伟大画家维米尔作品的改动。比如,原作《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是在宁静中的回眸一瞥,而靳尚谊的临摹之作里,平添几分惊恐。“当下我们的发展速度太惊人了。我就想象画面里那个17世纪的妇女要是活到现在,会是什么感觉?”

  前不久,老爷子又迷上了茅盾文学奖得主格非的最新长篇小说《望春风》。“想了解现在作家怎么回事儿。”他说,就连郭敬明、韩寒的电影,他都看过,“我想知道他们是怎么看待这个时代的。”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