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三十多年收集数万件藏品 铁路迷的“博物馆”见证京津冀速度
//www.workercn.cn2017-09-18来源: 北京晚报
分享到:更多

  记录历史

  火车拉来一座城

  石家庄被人们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赵联忠收藏的一张民国二十五年制“正太铁路客票价目表”,正是这座城市兴起之初的见证。

  石家庄名为“庄”,原本确实是个只有200多户人家的普通村庄。从1907年起,成为卢汉与正太两条铁路的交会地。正太铁路就是现在的石太铁路,石家庄到太原,以原起点河北正定而得名。原计划由河北省正定县的柳林堡修至太原,后因线路经滹沱河架桥困难,改由石家庄修起,故又称石太铁路。正太铁路与京汉铁路在石家庄通车后,石家庄成为物资集散的陆路交通港口,货物转运业应运而生。一批近代工业企业相继成立,商业、饮食服务业、钱庄、银号随之兴起。

  一个世纪以来,铁路运输不断带动着这座城市的发展。赵联忠收藏的火车票里,始发终到或是经由石家庄的数不胜数,这既是因由工作便利,也是源于家乡情结。

  让他引以为傲的,不仅是珍贵藏品,还有他参与设计的火车站台票。

  1997年,赵联忠参与设计了展示石家庄风土人情的站台票,一套十张,是为了纪念石家庄解放50周年发行的。站台票采用的照片是他拍摄的,既有客站新貌,也有赵州大石桥等著名景点。2007年,石家庄解放60周年,他又参与设计了第二套站台票,在石家庄最有代表性的建筑和景区取景,一共设计了12组站台票,都被铁路局采用了。

  赵联忠说,从小在石家庄长大,后来成为石家庄车站的员工,同时又是一个铁杆铁路迷,能够参与设计石家庄站台票对自己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

  感受变迁

  见证京津冀速度

  这些藏品记录了石家庄因火车而兴的前世今生,也见证了它在高铁时代、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新面貌。作为一个一直在路上的收藏爱好者,赵联忠也在旅途中切身体会到“轨道上的京津冀”的飞速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初乘火车去北京,半夜出发,坐四五个小时,到北京天刚刚亮。然后再坐车一个多小时到潘家园的古玩市场。”在他的记忆里,北京是跑得最多的,天津的市场也去过多次,要在北京中转。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铁路历经六次大提速,乘车时间不断缩短。“现在我也常去北京,单程1个多小时,上午出门,晚上就回石家庄了。”以前去天津在北京中转,2015年年底津保铁路开通,石家庄出发不必再绕道。

  越织越密的铁路网、越来越快的速度,轨道上的京津冀日新月异。

  今年8月,铁路部门扩大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开行范围,在京津冀地区安排开行22.5对复兴号列车。京津冀区域内10个车站有复兴号动车组经停,其中途经石家庄的3对列车均在京广高铁上运行。这不仅是复兴号首次在京广高铁上露面,也是石家庄首次迎来复兴号。

  “在和谐号旁边,马上要添一个复兴号了。下个月我应该能买到。”赵联忠看着陈列架,合计着让复兴号机车模型早点儿“入驻”。本报记者 赵晓路 文并摄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