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三个人的生命交汇——七公里 向死而生
//www.workercn.cn2017-09-16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走出沙漠

  说来也奇怪,6个月不出门、不见朋友,谁也不理、谁的电话也不接的胡子,就看见高劲松的电话,“觉得不能不接”。

  在家里没有一点生气的他,一到高劲松这儿,用胡子自己的话说,“立刻就活了”。

  “高劲松,选这个地方,选这个地方啊,真是一个仙境。”镜头里,胡子戴着遮阳帽、穿着黑色背心,正拿着手机,饶有兴致地拍照。相比过往,他步伐平稳得多,气色好了许多,脸上也有了笑容。

  他还会开着吉普车,在黄沙上狂奔。刚刚从高劲松那学来一句,“不要锁车门,这样车即使翻了,人可以从里面出来”,他立马就“现学现卖”,讲给道尔吉听。

  “你敢不敢跟他走一趟?”趁着休息的间隙,道尔吉拿着摄像机对着他问。

  胡子坐在沙漠的石块上,一拍大腿,露出笑容:“你怎么老说这种……这种……这种废话。没问题嘛。这个……这个真是……真是……那求之不得嘛。”

  在胡子的妻子看来,胡子一辈子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硬汉,在高劲松那,他又重新找到了战斗感。

  “我非常信任高劲松,他没有问题。”在看了高劲松进行越野车攀岩的视频,了解了该项运动的危险性后,她犹豫了很久,才最后迟疑地说了一句。

  直到这时,道尔吉才产生了拍纪录片的想法,并决定亲自掌机拍摄。

  不过,胡子的“求之不得”,却是高劲松团队其他人的“唯恐避之不及”,尤其是和高劲松搭档多年的越野车攀爬运动职业指挥员王厉。在这项运动里,因为看不到地面,车手的眼睛几乎是“瞎的”。他更多是依靠车外指挥员的指令和轮胎摩擦岩石的声音判断着前行。

  “我从潜意识里是反对的。我不敢带。我不敢带。”王厉坐在一间台球室内,手里摩挲着一根台球杆,停顿了好一会儿,才尴尬地对镜头说,“我没信心带他上去。”

  在王厉眼里,胡子的行动和语言组织能力都不太好,人有时候又糊涂,带着他玩,完全是出力不讨好的事。

  胡子的到来,确实带来了许多麻烦。

  高明一记得,去巴丹吉林沙漠那天,通知是早晨6点在高劲松的店里集合。5点50分时,胡子就来了。结果到了要出发时,人不见了。10多个人找了将近1个小时,才在修理厂找到他。

  进沙漠,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需要“像军队一样严格的纪律”。沙漠人烟稀少、缺乏水源、没有信号,一旦在里头走丢,别说胡子,就连健壮的成年男性,也可能葬身于漫漫黄沙。

  可胡子却多次“无组织、无纪律”,经常一个人就“消失”了。有一回,全队的人出去找他,结果发现,他一个人躺在一个水泡子旁,打开手机,正听着贝多芬。

  但高劲松仍然没有退缩。

  道尔吉也没想过放弃。况且他也不好意思放弃了。“进一次沙漠,成本很高的。走一趟虎克,回来后车子零件全部得换,可能几十万、上百万元就没了。这些全部是劲松承担的”。

  “很多人怕承担责任,但高劲松和道尔吉都愿意承担。这是需要勇气的。”高明一坐在自己公司办公室的茶几对面,抿了口茶说道。

  其实,整部纪录片前前后后,花了200多万元,没有投资人,全是道尔吉、高劲松、高明一和王秋云几个人自己掏的腰包。“纪录片很苦的,基本不会盈利。从没想过要收回成本。就是喜欢,并且有能力,那就去做。”高明一解释道。

  胡子的妻子也说,刚开始他们都不想带他,后来不知道怎么,就产生了一个感情的连接。

1 2 3 4 5 共5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