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李敢:“众筹孩子” 暖孤独家庭(图)
//www.workercn.cn2017-07-22来源: 广州日报
分享到:更多

  关爱失独家庭项目欲推广至全国

  “10℃聚乐部”成为全国第一个由失独家庭发起组建,通过“积极心理学+志愿者(失独家庭)+音乐+舞动”模式关爱失独家庭的公益组织。目前,“失独家庭关爱计划”已被深圳市福田区列为“民生微实事”,已获得清华大学授予“积极心理学应用示范项目”,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国家社会科学重大课题研究基地”,并已被列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于全国调研数据的中国失独人群心理健康援助体系研究》。

  李敢说,“关心10℃呼啦圈”具有互联网思维,其实可以让关爱失独家庭走出深圳、实现跨地域精准帮扶。目前,深圳市户籍人口中有失独残独(残疾人独生子女)家庭约2300户。仅就深圳而言,深圳有庞大的志愿者群体,也有长期接受帮助的失独家庭,借助互联网技术,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但如果推广到全国,技术的改良与维护以及完善“关心10℃呼啦圈”至少需要100万元。“目前项目资金缺口约有60万元左右,但我不太愿意与某些风险资本或者商业巨头合作。这个项目首先一定要是公益的,掺杂过多的商业,撮合用户交易提成,加入过多的社交因素,这与我的初心背离的。”

  近三个小时的采访结束,已是晚上7时30分。李敢还要赶往香港照顾正在住院的妻子。虽多次尝试,妻子仍未能再孕。李敢对记者说,他现在坚信“好人有好报”,因为妻子的病已找到了可以终身服用的特效药。

  今年3月,在四川绵竹当了四年瑜伽老师的刘婷来到深圳,曾在李敢的“星聆相约公益事业发展促进中心”短暂工作。她还是李敢印象中当年那个“非常坚强而有勇气”的女生,来到深圳是为了践行当年在地震废墟上曾许下的诺言:“要帮助那些走了的同学的爸妈、那些失去了孩子的父母。”不过,因为暂时的资金短缺,不能给刘婷发工资,李敢没有留下刘婷,只说“等稍晚经济好了再请她过来”。

  然而,刘婷的这一趟深圳之行,再次深深触动了李敢。他在朋友圈深情写道:“这是一个爱的传递的真实故事,这是10℃的冬天一抹和煦的暖阳,这是深圳义工‘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真实再现。”

  已回到绵竹的刘婷在电话中告诉记者,有机会她愿意再来深圳,她很想像“敢叔”一样做公益,因为就在她身边,“失独”二字对于很多家庭来说仍是提也不敢提的“禁区”,能让他们“走出来”最重要,“帮助别人才是最好的事情”。

  观察:

  助人者亦自助

  “失独爸爸”李敢,年近知天命之年仍无儿女。时过8年,面对夭折幼子照片时眼睛仍会忍不住泛红。如今妻子又卧病在床,公益项目资金短缺,他面对的现实难谓坦途。然而,李敢却是坚毅与阳光的——他坚信他所做的事情并信守心中的诺言,多次向记者说道“善有善报,时候会到”。他有着强大的心理能量,亦正如了解“敢叔”的刘婷所说,“他在帮助大家,大家也在帮助他”。

  为失独家庭“众筹孩子”

  李敢开始总结自己走出痛苦的经验,并转化成更多人可以参与的全新模式。

  他将自己曾被非洲鼓乐治疗的经历转化为成立“星聆喜乐团”,开始组织失独家庭、压力人群等组建星聆喜乐管乐团和非洲鼓舞团,探索音乐治疗的秘密。这也被李敢称为关爱失独家庭的“3.0阶段”,即文化帮扶。

  “1.0阶段,经济帮扶,政府、公益组织对失独家庭补贴部分生活费用;2.0阶段,心理帮扶;3.0阶段,文化帮扶。然而,“抱团未必都能‘取暖’,有时候可能也会‘感染’”。李敢开始觉得,这些父母更需要的是一个“孩子”。今年1月,李敢在深圳正式发起“关心10℃呼啦圈”活动。这被李敢称为“4.0阶段,生活帮扶——补齐我们不能陪伴他们的‘六天半’”。

  “关心10℃呼啦圈”是一个“互联网+公益”的模式,把“失独家庭+志愿者+专业社工”以网格化的形式划成责任区,以类似“滴滴打车”模式,通过手机APP及24小时热线的双重手段,及时把“失独家庭”的帮扶需求发布并派送给就近的、合适的志愿服务小队和具体执行的志愿者去完成,组成一个一方有难、十方支援的“爱心帮扶呼啦圈”。李敢说,这其实相当于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将爱心资源整合起来,为失独家庭“众筹”一个“孩子”,甚至很多“孩子”,可以陪他们就医、锻炼等。(记者刘畅)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