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人物资讯-正文
李浩:天为纸 翼作笔 心在霄汉不肯回
//www.workercn.cn2017-05-24来源: 北京晚报
分享到:更多

  从舵杆到键盘,从探路到铺路,他当先锋打头阵,多次在演习训练中实现对目标的精准搜寻和首发命中,见证——

  改革强军 助推空中无人作战力量转型发展

  新世纪以来,新一轮世界军事革命浪潮风起云涌。“制敌于方舱之中,杀敌于千里之外”、“全天候监视”、“发现即摧毁”等一系列战场的新变化猛烈冲击着李浩的神经。他敏锐地预感到,无人机这种新型作战力量将在未来战场大显身手。而自己则足够幸运,不早不晚刚好赶上了改革强军的步伐,见证了我军新质战斗力的“拔节”般生长。

  2012年,空军“红剑”演习,李浩作为首席飞行员操纵无人机圆满完成侦察目标、高空拍照、实传图像等任务后顺利返航,标志着我军察打一体无人机首次融入作战体系。

  2014年,攻击-1型无人机首次参加全军演习、首次实弹攻击,李浩主动请缨。为完成任务,已过天命之年的他加紧准备、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演习前一天李浩肠胃不适,为不影响演习任务,他悄悄吃下一整板氟哌酸。演习时李浩和战友密切协同、操控无人机首发命中目标。同年7月“和平使命”联合反恐军演,我军无人机作战力量首次在国际舞台亮相,面对多个国家参演观摩压力,李浩克服复杂电磁环境干扰,稳稳操控无人机对蓝军指挥部搜寻确认并首发制敌,有力展示了我国新型无人机作战实力。

  2015年7月,我军某新型无人机高原试验,52岁的李浩闻战则喜:“新型无人机早一天试验成功,就能早一天装备部队!”他主动随部队奔赴海拔3700多米、昼夜温差20多摄氏度的高原某地,全程参与试飞任务,为新型无人机形成实战能力积累了第一手经验。

  同年,李浩带领新飞行员首次操纵无人机实弹打靶,创下8发8中的新纪录。

  2016年5月,李浩所在单位携实装外出驻训,地域新、空域杂、机型多,多机型同场起降、协同组训,对飞行指挥能力开启了全新的挑战。他加班加点和战友们研究特殊条件下的飞行方案,积极研练无人机体系运用实战方法,有效探索了无人机作战运用新模式。

  “我们起步已经有些晚了,再耽误就会输掉无人机战场的‘入场券’!”案头堆满无人机作战各类资料,电脑里满是无人机作战训练视频数据,记不清自己身份证号码的李浩,却能够对无人机装备各类作战参数如数家珍。

  为提高无人机作战能力,李浩带领团队广泛开展无人机作战理论技术研究,完成了60余项课题,研练创新了4种作战样式和战法,提升了我军无人机实战化作战水平。

  从内地到边疆,从繁华到荒凉,他身随令动,将个人的“小世界”融入强国强军的“大格局”,谱写——

  铸剑戈壁 追梦蓝天的精彩人生华章

  “我爱祖国的蓝天,晴空万里阳光灿烂……”这几年,每当唱起这首《我爱祖国的蓝天》,李浩总会不经意间眼眶泛红。他说,以前自己可不是这样,或许是上了年纪,才会这般情不自已。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凝望雄鸡版图,李浩激动不已:“我飞行过的地方,在这里、这里、这里,还有这里、这里……”

  顺着李浩手指的地方看去,这里是白山黑水、齐鲁大地、江南水乡,这里是雪域高原、大漠戈壁……

  东北、东南、西北,30多年间,李浩飞出了一条壮美的航迹,见证了一支军队的转型,见证了一个时代的跨越。

  2011年以来,伴随空军部队改革转型的大潮,李浩先后4次转隶,岗位角色发生3次转换,面对人生中每一次重大抉择,他都服从大局,初心不改。2013年,李浩前往某无人机部队进行改装。2014年,他又随部队整建制转隶。

  2014年7月,为完善无人机新型作战力量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军队战略转型,李浩所在部队转隶西北某地。

  这已是几年里李浩第4次转隶调整,而且是驻地条件最差的一次。怕李浩想不通,一路与李浩相伴的部队副司令员李欣本想打电话做做李浩的工作,没想到,刚说明事情原委,电话的那头李浩毅然表态:“行!没问题,让我去哪儿就去哪儿!”

  当李浩和战友们踏上这座四周空无一物、只长着一簇簇骆驼刺的机场。有的人看到的是无边无际的荒凉和无依无靠的孤寂,而李浩看到的却是内地机场无法比拟的净空条件和人烟稀少适合实战训练的自然环境。当别人盼着完成任务离开的时候,李浩却凭着当上无人机飞行员后逐渐获得的一种直觉,做好了长期留下的思想准备。

  回望来时路,李浩已距家数千公里,辗转行程超过10000公里。从内地到边疆,原本只是部队正常的转隶,却因与改革强军的大潮同步而愈加壮阔。几年来,李浩倾囊带教的10名无人机飞行员均具备了独立完成实战任务的能力,成为我军无人机飞行事业的骨干力量。

  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某部政治委员胡斌用“种子”和“标杆”两个词来评价李浩:“他不仅是部队技术上的种子,还是官兵们精神上的标杆;他不仅在改装无人机,还改装了一支团队的精气神。”在李浩的影响下,又有许多官兵来到了西北,爱上了西北。

  年轻的无人机飞行员陈永超是李浩带教的第一个徒弟,分配到空军某试训基地某部后,他主动将爱人特招入伍扎根戈壁,一同投入无人机事业。空军“金头盔”获得者、三代机飞行员,42岁的陆冬辉今年2月主动申请到西北改装无人机,面对利益得失,他说:“有人机我顶多能飞6年,无人机还能大干十几年,放在强军的天平上称一称,人总得干些有意义的事。”

  时光易逝,岁月留痕。徒弟们发现李老师走路越来越急,说话越来越快,甚至于已经着急得提前学完了下一个新机型的全部理论。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他正迫切地要把自己全部所学倾囊相授。李浩坦言:“我飞不了几年了,就是想让你们早点把翅膀练硬了,去单飞。”

  蓝天为纸,银翼作笔,此身已许家国,此心已予飞行。“老飞”李浩,从来没有像如今这般分秒必争、追着时间跑。他总会望着头顶的蓝天,淡淡地说:“如果可以,能让我再多飞几年该多好!”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