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费孝通的江村80岁了(图)
//www.workercn.cn2016-11-09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拍照前,在明亮而宽阔的礼堂里,这些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英国伦敦大学等机构的学者,相互打着招呼,他们中的许多人是昔日同窗,其共同的老师,正是80年前“江村调查”的开创者,当代中国社会学大师费孝通。

  盛大的场面,让人几乎忘了会场的相对偏僻——为期两天的学术会议,设立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这里远离中心城市,也没有高等学府。但却紧邻离中国社会学的地标——江村。

  1936年,江村还见不到气派的礼堂,这个日渐破败的江南小村只是迎来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他拄着拐杖,戴眼镜,一身长衫,挎着一个新奇而笨重的黑盒子。

  从此,江村及费孝通和中国社会学、人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围绕着这个小村,被称为“中国问题专家”的费孝通一步一步拓展自己的调查和思考。正如费孝通的导师,英国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所说:“通过熟悉一个小村落的生活,我们犹如在显微镜下看到了整个中国的缩影。”

  10月22日、23日举办的这场学术纪念会由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主办。在主会场和20多个分论坛、青年论坛上,大家试图寻找一个答案:我们为什么纪念费孝通?怎样纪念费孝通?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张静在开幕式致辞时开门见山:费孝通先生的工作对于中国社会学有特殊意义。“他及他们那一代学者尝试用新的角色——现代的专业性研究者角色——工作。这一开始给中国社会学及人类学研究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和思想。我们需要传承这一角色。”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周晓虹认为,费孝通的重要意义在于他开创了社会学的中国化,尝试用西方社会学、人类学理论,来解释中国现实。

  上周六,出现在江村的另一项学术活动也是答案的一种:国务院参事室社会调查中心启动了首届“费孝通田野调查奖”征文活动。在启动仪式的宣传背板上,印着费孝通先生23年前的亲笔题词:认识社会,认识中国。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共7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