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劳动模范-正文
周卫东:一生为法,背着国徽走遍全县村寨
//www.workercn.cn2016-11-28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更多

  新华社成都电(记者蒋作平、叶含勇、许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10月28日追授四川金堂县人民法院法官周卫东“全国模范法官”荣誉称号。

  今年3月18日,周卫东因公第三次推掉体检,在约见受害人家属途中复发心肌梗死不幸去世。周卫东从事审判、执行工作30余年,依法公正审执各类案件4000余件,无一发回重审改判,无一出现信访投诉。

  金堂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只有4名法官,其中3名是女法官,均患有程度不同的职业病,有的需要不定期入院治疗。

  2013年8月,周卫东竞争上岗金堂法院刑庭庭长后,“案多人少”矛盾凸显,2015年刑庭收案量从前两年年均350件增至497件。

  “刑庭就我们两个男的,我们男子汉一定要顶起来。”金堂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书记员何泓屿还记得周卫东的反复叮嘱。为了给女法官减压,周卫东除了应付日常事务性工作,还尽可能将疑难复杂案件放在自己手上,多办案。

  2014年6月5日,在连续加班3天3夜处理完一件涉众型案件后,周卫东突发心肌梗死,但出院后第二天照常上班。唯一有所变化的是,原本烟瘾很大的他突然戒了,手里还经常拿着几枚硬币,不停地转来转去,“经常活动活动手指,有利心脑血管”。

  今年3月18日,已两次推迟体检的周卫东计划参加单位今年最后一批体检。但因为一起刑事案件的受害人家属要求约见,周卫东再次推掉体检,在约见途中复发心梗不幸离世。

  “我们一直都认为他很强大,没想到他背着我们服药。”打开周卫东办公室抽屉时,刑庭法官艾筱姑发现,里面塞满了药,办公桌和地板上堆满了各种卷宗,其中仅一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案卷就有68本,装满了两个大纸箱。

  “他心中真有一个法官梦,装着人民群众。”艾筱姑说,周卫东刚到刑庭就接手了一起未成年人凶杀案,家属把孩子的尸体放在殡仪馆停了一年多。周卫东做了无数次工作,还把停放费和火化费全免,最终确认遇害人火化后才开始宣判,以免家属又抱着被害人遗像上访。

  “很多案子就发生在不通公路的山区农村。”据金堂法院老法官邱术德回忆,“找法官难,打官司难”,曾是金堂乡镇百姓寻求司法救济时迈不过去的坎。但每次在基层开庭,周卫东都能将社会常识、人情世故、乡风民俗融入法律条文,把公平正义送到群众手中。

  司法工作30余年,周卫东走遍金堂县200多个村社区,先后担任多个基层法庭的副庭长,并在全省率先探索出“坝坝法庭”巡回审理模式。“每次他都坚持背着20多斤重的生铁国徽去开庭,时间一长,肩膀上就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茧。”金堂法院女法官李文姬说。

  通过“走进法庭听审判”“亲临现场看执行”“大学生模拟法庭”等方式,周卫东推动“坝坝法庭”从人民法庭拓宽到金堂法院所有业务庭,从民事案件扩展到行政、刑事案件,从农家院坝扩展到机关、学校、社区和工业园区,成为金堂法院的一块金字招牌。

  这种一心为人民群众排忧解愁的办案心态,让周卫东无数次把死案子办活、难案子办清。

  2001年,果农孔凡其因交通事故被告上法庭,但靠低保度日的老两口无法兑现7万多元的执行款。周卫东调查发现,孔家唯一收入来源就是果树。此后他动员同事每年都去献爱心,帮着买肥料、采果子、找销路,收入用于老两口生活和赔款,直到案结事了。

  “案件事实如存疑,东哥会到现场勘察,而不是一味将案件退回检察院、公安机关补充侦查。”金堂法院书记员肖苗苗说,在调查一起“入户抢劫”案时,周卫东发现店铺和住房之间隔着一条约5米宽的公共通道,这让他推翻了“入户抢劫”的情节。

  金堂法院副院长赖万锋说:“以法官不偏不倚、刚正无私地根据法律判案这个基本准则来衡量周卫东,我认为,周卫东司法30余年,丝毫没有偏离这个基本准则。”

  对于一名法官而言,最大的廉洁风险莫过于说情;对于喜欢交友的周卫东而言,这样的考验还要难上百倍。但同事和朋友发现,周卫东不搞以权谋私那一套。

  “一天下午,有个人使用短号给东哥打电话,约他晚上吃个饭。东哥以为是院内同事,就答应了。但他坐下后发现里面有相关部门的人,还有第二天要开庭的一个案件的当事人家属,对方想办法要给他红包,他就赶紧借故离开了。”周卫东的刑庭同事刘晓梅说。

  周卫东中学时代的挚友晓明(化名),曾因为一个朋友涉嫌酒驾找周卫东帮忙,希望法院能从轻或免予处罚。周卫东给他讲了很多安慰的话,但最终依法判定为醉驾,判处6个月实刑。

  “在法律和友情面前,他始终把法律摆在最前面,我不会怪他。”晓明说。

  据金堂法院纪检监察室调查核实,周卫东从事审理、执行工作30余年,审执案件4000余件,执行标的额4.17亿元,没有一件信访投诉、没有一次廉洁举报。

  公生明,廉生威,才能在群众利益受到伤害时,勇敢地捍卫党纪国法的尊严。

  1997年,农民工王勇(化名)在金堂县某单位当临时工,每月工资仅200元,14年后才涨到280元。王勇为此状告该单位,获得金堂法院支持,但该单位迟迟不肯支付补偿款。

  “感谢周卫东法官,是他顶着极大的压力,终于帮我把4万多元补偿款拿到手。”采访中,木讷的王勇不断重复这句话。

  王勇告诉记者,他用这笔钱按揭了房子,后来当了出租车司机,还考了驾校教练,现在月收入五六千元,感觉人生从此有希望了。

  周卫东刚工作时,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父亲叮嘱他:“做了法官,就是公家的人,是党的人,做事要黑白分明,做人要清清白白。”对这句话,周卫东记了一辈子。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