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好法官”郭兴利:徒步10万公里巡回办案
//www.workercn.cn2015-07-22来源: 合肥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一位身着制服的人民法官,却总是背上竹篾背篼,在大山深处巡回办案,被当地人称作“背篼法官”。他就是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基层法官郭兴利。2015年4月,郭兴利荣登“中国好人榜”。

  一天,郭兴利开庭审理一对老人状告儿女赡养的案件。原定上午9点开庭,郭兴利8点半就到了法庭,可是等了许久,都不见着老人的踪影。临近中午,两位老人才气喘吁吁、步履蹒跚地赶来。一打听,才知道老人们早上5点钟就起床,没吃早饭,摸黑出发,在30多里的山路上紧赶慢赶,走了近7个小时才赶到。“交通如此不便,两位老人吃了这么多苦,跑了这么多路,就为了讨一个公道。”想到这里,郭兴利的眼睛不由得湿润起来。

  “等百姓上门求助不如主动上百姓家去解难!”左思右想之后,郭兴利决定开设巡回法庭,走进农家院坝解决诉讼纠纷。这个方式可以说一举三得:既能够到案发现场调查取证,使案件得到公正处理,又能让老百姓少跑路,还能达到“审判一案,教育一片”的普法目的。

  可是,怎样将法庭设到案发地巡回审判呢?看到山区的百姓赶集时人人背个竹篾编织的背篼。郭兴利来了“灵感”,背篼上面装国徽宽敞,下面装标志牌、卷宗安全。就这样,郭兴利买来背篼,背着“法庭”开始了巡回审案的征程。

  一次,郭兴利要到建设村开庭,由于路途遥远,必须头天晚上就住到村子里。郭兴利背着背篼,吃过午饭开始出发,走了三个小时仍未见村子,他询问过路的老百姓,才知道走错了方向,无奈只好掉头重走。很快天就黑了,郭兴利摸黑继续前行,由于辨不清方向,中途又走错了两次,等好不容易赶到那个村子的时候,公鸡都在打鸣了。

  25年来,他的足迹遍布辖区600余平方公里的每一个角落,背烂了10个背篼,磨烂了37副背绳,累计步行10万余公里。郭兴利觉得,扎根在群众最需要的偏远贫困地区,用背篼也能书写出人生的壮丽诗篇。(本报记者 束芳)

  网 友 点 评

  网友@糯米积分:#好人365#之最有责:扎根基层25年,坚守在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最前沿。郭兴利把国徽装进背篼,也将责任担在双肩。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