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黄大年进手术室前,还想再看看学生们(图)
//www.workercn.cn2017-05-19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更多

进手术室前,还想再看看学生们

——追记海归战略科学家黄大年最后的时光

  黄大年(前排中)与学生外出徒步(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新华社长春5月18日电(记者陈聪、吴晶)2016年11月29日,夜色如墨,天幕尽染。北京到成都的飞机上,黄大年突然晕倒。当时谁也不知道,这是黄大年走到生命尽头,身体发出的最后预警。

  12月4日,助手于平“逼”着他到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做了增强核磁。做完以后,这个“拼命黄郎”又马不停蹄去北京开会。这是他生命中最后一次出差。人还没回来,检查结果出来了:疑似肿瘤。

  12月6日晚九点半,黄大年回到长春。7日一早,吉大一院下了“命令”:哪儿也不能去,必须住院,进一步检查。

  12月8日,黄大年办理了住院手续。当时,他还不知道最终的检查结果是“胆管癌”。医生只告诉他是个微创手术,怀疑是结石或者肌瘤,因此,他还没有告知家人。

  12月10日,得知要切除很多器官,黄大年隐隐约约觉得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决定通知远在南方的弟弟妹妹过来。

  12月12日,最后的团聚。上午,团队师生们把黄老师从医院接回家,在他家吃了顿饺子。想到办公室还有一些材料,黄大年执意回一趟办公室,师生们陪他回去。回学校的路上,车里放着《斯卡布罗集市》的口哨版,正是黄昏时分,些许离愁别绪萦绕在车里,黄大年望向车窗外,悄悄落下了眼泪。

  进了地质宫,黄大年整理完材料,到各个办公室转了一遭,跟大家打了招呼。他看上去很乐观,还跟大家开了个玩笑:“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回来了?”

  晚上,回到家里,他和弟弟妹妹吃了一顿久违的团圆饭。

  12月13日,师生们到医院探视,黄大年把一个硬盘交给秘书王郁涵,里面是一些需要妥善保管的资料;把一个笔记本交给学生孙勇,里面是他对一些研究方向的新思考;托青年教师焦健给学生拷贝了一些学习和实验用的文献资料和软件程序,都是他住院期间查阅收集的。

  下午,病房里只剩黄大年一人,他静静地灌肠、输液,等待手术。

  晚上,黄大年的大学同窗、中国地质科学院原党委书记王小烈突然接到黄大年电话。谈起病情,黄大年的语气里透着浓浓的消沉。王小烈尽力纾解,两人聊了个把小时,还约定退休后带上家人赴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12月14日,吉林大学校领导前来探望,黄大年又抓紧时间和他们讨论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随后,医生把黄大年推进手术室。

  手术室的门即将关上那一刻,黄大年突然说:“我想出去再看看我的学生们。”他又回到手术室门口,跟二三十个老师学生一一握手,每个人都激动地说不出话。

  晚上8点,手术室外的学生们终于等到被推出来的黄老师。医生宽慰他们,手术很顺利。学生们目送他回到病房。他因为麻醉的原因还没转醒,只有手脚下意识在动。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