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讲述“三秦工匠”的故事:“身怀绝技”的劳动者
//www.workercn.cn2016-09-02来源: 陕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李世峰

  2016年8月,陕西省总工会在全省寻找评选出10名“三秦工匠”。省总工会主席白阿莹说:“我们的‘三秦工匠’是具有一流技术的真正的匠人,他们不是负责人,不是领导者,但是他们都可以把手中的活计干到超一流,干到让我们普通人惊叹并且尊敬。”

  这些评选出的“三秦工匠”受到省长胡和平的接见。省长对这些原本平凡的产业工人们有着最殷切的希望,他说:“你们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珍惜荣誉,继续前进,切实发挥好模范作用,努力在各自岗位上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不得不说,无论是“三秦工匠”的评选,抑或是胡和平省长的关注,都是陕西作为制造业大省的智慧。产业的转型升级,品质的国际水准,品牌的牢固树立,说到底是由人完成的,而这些人中最重要的就是将这些产品生产出来的人。

  认识他们、了解他们、讲述他们的故事,不仅仅是聆听传奇、欣赏绝技,更重要的是在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大国崛起的真正力量。

  他用小榔头让飞机上天

  ——他把自己的工作描述得很简单,简单到就是用一把榔头,把各种板材敲打成或圆或扁、或平或方。然而行内的人都知道没有他这把小榔头,飞机就上不了天。

  李世峰,中航工业西飞公司的一名钣金工。18岁走进西飞钣金总厂,他上班第一天,师傅就告诉他,一架战机的机身,有40%到70%的零件都出自钣金车间,钣金工这双手,机器永远无法替代。那是他至今都难忘的自豪。

  于是他日复一日刻苦训练自己的钣金技艺,任何设计所需要的形状,经过他的小榔头敲敲打打都能实现。这其中甚至包括国外客商最刁钻的要求。在与波音、空客、意航等世界知名飞机公司的合作中,外放代表拿一个零部件在强光手电的照射下找瑕疵,就是一个针眼大的麻坑也会拒绝签收。

  个人的自尊、厂里的声誉甚至是国家的荣誉,都成为李世峰不断攻克技术难题的初衷。他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零件公差要求不超过0.5毫米,一定把它干到0.2毫米以内。多年来,经他手的零件,一次交检合格率一直保持在100%。有一个波音零件,按照美方原有工艺流程需要上4次机床才能完成加工。经他研究改进后,加工时间减少了60%。一位自称当过16年钣金工的波音公司代表惊叹道:“你们干得比我们提供的样件都要好!”

  现场排故是对飞机钣金工综合能力和现场应变能力的最大考验。一个寒冷的冬夜,公司急需对一架第二天即将首飞的新机型实施现场排故。由于时间紧迫,来不及对机翼蒙皮进行拆解修理,只能打破常规进行免拆修复,这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李世峰临危受命。无数个方案出现在他脑海里,却被他一个接一个的否定。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他心如乱麻、浑身燥热,索性走出厂房,在寒风中解开工作服让自己降降温。风利似刀,割着他的脸,瞬间的疼痛给了他启发和灵感,对,实施“微创手术”。拆掉几个铆钉,在机身上打开一个小口,使用自制专用工具从开口处伸进去,然后敲击故障点相邻的部位,将作用力传导到故障区。

  但是这个方案风险太大了,没有专用工具,需要临时设计;借力打力,只能依靠经验和手感,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更大的损伤;故障点位置特殊,需要在七八米高的工作梯上,仰头侧身作业。李世峰别无选择,只能硬着头皮上了。为了使敲击点精准无误,他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里那把陪伴他二十多年的榔头上。当技术人员最终宣布,故障完美排除!欢呼声、鼓掌声骤然响起,同志们将他包围了起来,他却仿佛虚脱了一样,重重地坐在工作梯上,一股寒意在全身蔓延开来

  李世峰说,100分的题,即便是做到了99.9分也不能交卷。真正的高手不是比武中的状元郎,而是永远追求极致,突破极限的攀登者。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