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就是热爱记者这个职业
//www.workercn.cn2017-08-30来源: 北京晚报
分享到:更多

  跟白岩松一起压力太大

  1998年,董倩和白岩松就是在《东方之子》“同一个小组干活儿”的,用白岩松的话说,到今天攒下来的两个人做新闻的本事都是那时候练就的“采访童子功”。白岩松说,“来到《东方之子》的时候我们面临非常大的挑战,那是中国开创电视访谈的先河,大家想把几乎部长、省长、省委书记都采访到,董倩就参与其中,一路20年走过来了。”

  “跟白岩松在一起压力太大了,他的嘴就没闲着的时候,太咄咄逼人了,一张嘴没完没了,如果你做得不好,他的态度就会让你知道你不合格。”董倩说,但凡在白岩松身边,她就精神压力极大,做重要新闻的时候一整年“没睡过一个囫囵觉”。白岩松是搭档也是老师,董倩看来,采访是没有教材的,非新闻专业出身的她不知道什么是采访,只能边学边做,有时甚至背下白岩松的提问变成自己的。

  “我就是一个本分的记者,哪怕别人都不干了,都嫌弃这个行业了,我仍然热爱这个职业。我的热爱跟岩松真的分不开,他给定了一个基调,没法抹去。《东方之子》的时候我跟着他后面三年,我想我哪一天也能做到这样。”董倩说,后来她去《新闻调查》的四年也很艰难,因为“即便会采访了,会技术上的提问,不懂社会也白搭”,后来董倩渐渐明白,在《新闻调查》面对的也是人,问人为什么做这样的事,问人为什么走到今天。

  白岩松作为“老师”和“大哥哥”对董倩赞不绝口:“我这个妹妹,她采访人物的时候要比面对一个空的镜头好得多,因此她的确是很好的记者。”白岩松说,董倩“一旦坐到人物专访提问人的位置上,那个心中有野马的‘董小姐’就出现了。显然,她先是懂得自己,知道自己的喜好所在,然后懂得我们共同的好奇”。用董倩的话来讲,就是“怎么认识生活,就怎么认识采访”。

  所有运气都是努力的结果

  “我特别幸运,在新闻道路上的每一步都没有白走,总是在应该的时候转向。”董倩说,自己从采访了解新闻事件,摸出头绪了解社会,深度品评社会,再回过头来采访人物,自己走的每一步都是为下一步奠定基础:“我从来没想过要在演播室待着,越在演播室评论的时候我就越想接触新闻当事人,越想回到新闻中去。”不过董倩坦白,自己的这些“运气”背后都是数不尽的努力和付出,没有一次幸运是凭空而降的。

  “没有环境会善待一个弱者,任何一次转型一定是痛苦的,忍过去就上了一个台阶。”董倩说自己在央视22年也有过无数次尝试和改变,离开自己做得舒服的领域,“肯定有忍不住的时候,觉得有些东西让你很不舒服,但一旦突破了,迎接你的会是更好的未来。”

  “我已人到中年。年轻时的浅薄一层层褪去了。生活的不易和复杂让我能更深地理解每一个采访的对象”。有足够多的采访,经历足够多的人生之后,董倩对采访的认识更加返璞归真,她说自己一直在一点一点把所有花枝招展、顾影自怜的问题减掉,留下最朴素、真诚、有意义的提问。

  网络媒体兴起之后,董倩依旧保持低调,很少袒露自我。她一直没有微博,最近才在朋友的劝说下开通,认证是她最爱的称呼“记者董倩”。关于董倩,大众除了熟知她的节目和采访对象外,其余可说是一无所知。

  本报记者 陈梦溪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