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就是热爱记者这个职业
//www.workercn.cn2017-08-30来源: 北京晚报
分享到:更多

  董倩携首部新书《懂得》昨日在首都图书馆与读者见面。22年前,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的董倩误打误撞进入中央电视台,如今晚上做完《新闻1+1》,白天就去采访。“我现在对自己满意极了。”董倩说自己虽“人到中年”,但“没想在演播室待着,那样离新闻太远了,我想接触到新闻最核心的人和事。”

  最爱做新闻的历史系学生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不离开央视,我没有资格走,我不会干别的,我就会当记者,就会采访。”董倩穿着深色衬衫长裤,十分干练,她说自己坚定地留守在央视,“白岩松走了我都不会走”。董倩的搭档和朋友白岩松也来到现场,与她聊了多年来两人做新闻的经历和成长,白岩松叫她“妹妹”,他看了董倩7月采访香港回归20周年的节目后感慨:“这是我妹妹最好的状态”。

  这样一位戴着眼镜的知性主播,友善而坦诚,不咄咄逼人,也决不轻易放过,离我们关注的核心问题总是很近。很多观众叫不上她的名字,但记住了这个提问的记者。董倩199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从《焦点访谈》开始,先后在《东方之子》、《新闻调查》、《面对面》、《新闻1+1》等栏目担任采访记者和主持人,参与了中央电视台近年来几乎所有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香港回归、五十年国庆、澳门回归、申奥成功、APEC会议、载人航天飞行、北京奥运会等,重大事件中都能看到她的身影。马云、董明珠等企业家都是她会客室的座上宾,与此同时,黄洋案、“高龄产女”、“老兵回归”等社会热点新闻事件,她也从不缺席。

  “我甚至都不是主持人,我只有在岩松出差的时候才带班当一下主持人,我就是个记者,我如此热爱采访。他们给我前面加上‘著名主持人’的名头,我如坐针毡,因为那不是我。” 董倩更愿意被称作“记者”,她曾执意要将新书封面作者介绍中的主播改为记者。她在自序中坦言,她最喜欢的状态,是隐藏在摄像机后。

  董倩是中国最优秀的电视人之一,很多人称她为“提问很厉害的记者”。好友白岩松一语道出董倩的过人之处——“别人说事儿,她面对人;别人报道,她提问”。董倩认为“看人得经事”,一个新闻事件,逆境、意外和不测中,足以让一个人平日里深藏的特性最大限度地展示,而她作为记者,就是要把人在经受非常时的本能心理尽最大努力记录保存下来,展现人性中最闪亮的地方。尽管有网友会质疑董倩“为什么总这么严肃”,还有人对她的问题设置并不理解,她还是依然按照自己的步调,慢慢地、一步一步地接近真相。

  董倩在北大的专业是历史,她曾经非常低迷,一直低落了好几年,因为“觉得这辈子完了,不是我愿意的专业,想象不到未来能做什么”。如今董倩说那是因为当时自己的格局太小了,视野太窄了,误以为一个人的专业和一个人的事业有必然的关系,但其实不是这样的,“重要的是你追求的是什么,发自内心的爱好是什么,一个人用一生的时间找到自己的爱好很不容易。”

  董倩现在回头看看有些懊悔。“你要知道北大的历史系有多少的名师,那时候我太浅薄了,不喜欢学历史,所以千万别在年轻的时候就说喜欢不喜欢,认真去对待你的专业。”董倩说,其实历史和新闻有相通的地方,看似毫无关联但是又紧密相连,怎么看待历史就决定了怎么看新闻事件,如果时光重来,她会更加珍惜大学的时光。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