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汪曾祺的背后并非只有沈从文
//www.workercn.cn2017-05-19来源: 北京晚报
分享到:更多

  4 列入京派门墙

  离开西南联大后,汪曾祺谋生艰难,曾在昆明市郊的私立学校当了两年老师,1946年到上海,因找不到工作,一度想自杀。

  在北平的沈从文知道后,写信骂了汪曾祺一顿,说:“你手中有一枝笔,怕什么!”沈写信给朋友,帮汪找工作,称:“我有个朋友汪曾祺,书读得很好,会画,能写好文章,在联大国文系读过四年书。现在上海教书不遂意。若你们能为想法在博物馆找一工作极好。”

  经沈从文介绍,汪曾祺结识了著名评论家李健吾,并通过李,与巴金相熟。在沈和李的扶持下,汪曾祺列入京派门墙。

  京派组织松散,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流派,初期奉周作人为领袖,以废名的创作为代表,与左联、海派抗衡。周作人反对“为革命”或“为商业”的文学,主张“为人生”,即重视文学本身的优美,不与时代过多纠缠,接续了新月派文脉。

  鲁迅曾批评说:“海派有江湖气、流氓气、娼妓气;京派则有遗老气、绅士气、古物商人气。”“文坛上倘真有‘海派’与‘京派’之别,那末……‘商业竞卖’是前者的特征,‘名士才情’却是后者的特征。”

  后来周作人不愿出头,废名停笔,杨振声成了京派领袖,但杨创作无成绩,沈从文渐成京派掌门,文学评论则由李健吾扛鼎。京派中林徽因、凌叔华、萧乾、朱光潜、朱自清等各具特色,汪曾祺被寄予厚望。

  5 沈从文为汪曾祺抱怨老舍

  1949年后,沈从文“转业”,汪曾祺虽写出了《羊舍一夕》等,但与主流不合,反响寥寥。沈从文曾将怨气转嫁到老舍身上,说:“汪曾祺在他(指老舍)手下便作了十年小伙计,老舍就从不注意到汪写的短篇,比他还好得多!”

  沈从文早年对老舍较尊重,曾写道:“有个作家在许多人心目中都认为应当是个胖子,这作家就是老舍先生。老舍是不相识者理想中的胖子,丁玲却是女作家中事实上的胖子。”

  抗战爆发后,老舍偏重宣传效果,引起沈从文不满,撰文称:“社会真正的进步,也许还是一些在工作上具有特殊性的专门家,在态度上是无言者的作家,各尽所能来完成的。”

  老舍任北京市文联主席后,在台上“老舍一开讲”,沈从文在台下“就摸出一本软面笔记本……目不旁视,手不停顿,全座就他一个人”。

  一次老舍做完报告,听众外涌,老舍叫道:“从文,一块走。”作家林斤澜记录道:“沈从文在人流中回身,但站不住脚,也不想站住,说了声什么,微细听不清。”

  1958年,周扬宣布老舍多管一些全国文联工作,请沈从文当北京市文联主席,沈坚决推辞。沈后来说:“如一时头脑发热,冒冒失失答应下来,结果恐不免比老舍倒得更早,也更惨。”

  1961年2月,沈从文劝汪曾祺:“你能有机会写,就还是写下去吧,工作如作得扎实,后来人会感谢你的!”老舍去世后,沈从文给儿子写信说:“老舍不认识他(指汪曾祺)的长处,搞事务性多,长处难发挥,极可惜。”

  6 他把鲁迅排在沈从文之前

  “文革”中,汪曾祺参与了《沙家浜》等样板戏写作,沈从文说“我似乎也或多或少分有一点儿光荣”。

  1977年,汪被疑为“四人帮”余党,接受审查,据汪的子女说:“(汪曾祺)上班时老老实实,回家之后脾气却不小。天天喝酒,喝完酒就骂小人,还常说要把手指头剁下来以‘明志’。”

  1980年,汪曾祺因小说《受戒》轰动一时,此时他已年届花甲。

  汪曾祺一生未能写出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成就亦不及沈从文。因在师法京派的同时,汪其实很欣赏鲁迅,他曾说:“有人问我受哪些作家影响比较深,我想了想:古人里是归有光,中国现代作家是鲁迅、沈从文、废名。”鲁尚排在沈前。

  据学者王彬彬分析,汪曾祺在句法、用词上,模仿鲁迅处甚多,他曾对自己的孩子说:“我的文章没有形容词。”

  京派风格与鲁迅风格截然不同,很难调和,所以沈从文虽欣赏鲁迅的《故乡》《社戏》等,却认为:“《阿Q正传》在艺术上是一个坏作品,正如中国许多坏作品一样,给人的趣味也还是低级的谐趣,而缺少其他意味的。”

  宗鲁而难达其思想高度,宗沈而难有其悲凉,故汪曾祺小说试图用趣味将二者黏合,汪曾说:“这些人真是,写了一辈子还是不会写小说。”就连郭沫若、茅盾,汪的评语都是“不会写小说”。

  然而,趣味至上的综合易入“低级的谐趣”,虽赢得读者,却也牺牲了文本品格,且易彼此重复。作文不同做人,太求“和谐”,难免善“用顺”而不善“用逆”之弊。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