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薛志斌:一个书迷的藏书之路
//www.workercn.cn2016-11-24来源: 云南日报
分享到:更多

  薛志斌本是一家企业的工人,只因爱书如命,每个月都坚持从微薄的收入中拿出钱买书阅读、收藏。后来下海做起生意,收入多了,开始有计划、成系列地买书。如今,他不仅是当地知名的企业家,还是赫赫有名的藏书家,他的藏书已达10万册之巨,成为云南个人藏书最多的人之一。

  书籍在童心播下好学种子

  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期的薛志斌是幸运的。因为父亲是个中医,从小他便有了接触书籍的机会。父亲天天写、背汤头歌,他也跟着沾了一些墨水,喜欢上了文字。那时,他住的院子里有位老工人,家中有许多小人书,他就借来看。老工人为人热情,心地善良,每借必成。等把老工人家的所有小人书都看完了,他就到街上的书摊租来看。小人书不但在他心里播下了好学的种籽,还把他的心灵带向了充满诗意的远方。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的提高,他的阅读范围开始扩大。读小学时,无意间读到了《苦菜花》《平原游击队》这些充满了故事性的红色经典,他被深深地吸引,首次感受到了书籍的巨大魅力。

  “看了普希金的诗,非常喜欢。其中那句‘我要把美好的一面留给亲人,把丑陋和虚伪的一面带进坟墓’至今记忆犹新。”从此,他与书籍结下了不解之缘,小小年纪就走上了收藏之路。小人书,就成了他收藏的起点。

  八十年代中期,他从技校毕业后,在昆明煤气厂当了一名工人。好学的他,并没有在工作之余茫然地浪迹在公园里寻找慰藉,而是到省图书馆办了一个借书证,一有空,就泡在里面看个够。只要听说有什么名著之类的东西出版,他就要早早去排队,弄一册在手方才罢休。

  “刚工作时,没有钱,藏书只是偶尔为之。”回忆往事,薛志斌说:“当时,我月薪30元,《契可夫小说集》要9元一套。我在书店里徘徊了半天,硬是咬着牙买了。我感觉人生最漫长的路,就是在书店里的路,总感觉太长了,怎么走也走不出来。直到下决心把想要的书买了,才有心情寻找回家的路。”

  四十年漫漫藏书路

  买买买,看见喜欢的书,坚决买。无论去哪里,是公干还是私游,看见喜欢的就买。积少成多。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一个月薪30元的小工人,就已经有300多本藏书了。当时,他所在的工厂要成立图书馆,出800元来买他的所有藏书。800元,在当时抵他两年工资的总和,何其诱人。可是,爱书如命的他抵住了诱惑,工厂虽然给他多方做工作,他还是没有卖。

  “钱很诱人,但书是我的面子,舍不得出售。”他说。

  这次经历之后,他收获了很多赞誉。这也使他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买书的劲头更足了。有一次,他和媳妇在昆明的书店里买了许多书,因为打不到出租车,两人就背书到邮局去寄。因为买书,两口子经常发生争吵。

  1985年,他辞去了工作,回到家乡玉溪创办了龙马集团公司,从事房地产开发等业务。因为赶上了好时机,公司蒸蒸日上,越做越强。他买书也随之升级,开始一箱一箱地买。一些发财的老板们都买了车,唯独他没有赶着买车,而是把余钱都用来买书。八十年代后期,书价开始上涨,但老书维持原价不变。为了抓住机会,他坐公交车到附近县区一堆一堆地买回来。再后来钱多了才买了车,开车到县上一车一车地买回来。

  有一次,他听说昆明凉亭有一些书要处理,便放下一切工作,急忙赶去买回来。还有的书店会定期处理一些旧书,他会按时去淘。

  2008年,他和公司员工到台湾旅游时,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一套馆藏《元鲜于枢墨迹》,一共几十册,要人民币两万多元。他当即就买了一套,让员工每人背几本带回来。

  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他还经常到昆明的张家营、潘家湾、董家湾、南窑旧书市场去买书,每月两次。每年至少要买2万至5万元的藏书。

  他的藏书类型多样,有文学、财经、报刊杂志、史学、工具书、连环画等几大类。他收藏的一套《四库全书》,购买价高达41万元,是西南地区唯一的订户。

  目前,他有藏书10万册,其中小人书2万册,碟片20万张。

  “别的不敢说,碟片20万张,这肯定是全省个人收藏最多的。”他自信地说。

  人生有书不迷航

  他本是一个企业家,却在艺术圈子里渐渐有了名气。汪曾祺、王跃文、齐白石的儿子齐良末等文艺名家先后到访,为他的馆藏增添了不少雅趣。

  书多了,访客中自然有人会当场借书。每当这时,他总会对借书人说:等一下,让我对书默哀三分钟。借书人不解其故,他说:书借走了,就再也见不到了,让我对它默哀一下,算是永别。

  有的人只藏书不看书,而薛志斌不同,他很少看电视,业余时间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外出旅游,也要带上台灯,方便晚上看书。

  “我藏书不是为了摆样子,而是真正的热爱,因为我每天都要读书。能在书房里看看书,写写字,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如果只藏书不看书,不但浪费可惜,还惹人笑话”。薛志斌说:“我就是通过看书学习,这些年来,在生意场上端端正正地走自已的路,既没有出什么问题,也没有给别人惹麻烦。我能做到这一点,就是书本给我的人生智慧。”(记者 蒋贵友)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