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人物资讯-正文
杨树森泥沙科研攻关团队:披尽泥沙始见金(图)
//www.workercn.cn2016-05-01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2014年11月底,杨树森同时接到肝脏指标有明显异常的体检报告和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E15沉管安装遇阻后的技术攻关任务。健康重要还是工程重要?这个问题杨树森想都没有想过,他甚至没有仔细看过体检报告,便奔赴珠海投入到港珠澳大桥沉管安装的技术攻关中,开始没日没夜地工作。

  2015年年初,杨树森和团队成员在工地上度过了春节,他们从大年初二一直忙到大年初六E15沉管再次出坞。然而,海底隧道最深处的沉管基槽又出现了大面积异常堆积物,给E15沉管的安装再次设障。杨树森团队和其他专家立刻展开“会诊”,直到明确了解决方案,杨树森才返回天津家中,此时已是正月十五。回家后女儿发现他发着低烧,状态非常不好,便立即“强迫”他去医院检查,确诊结论令家人和同事十分震惊——他已是肝癌晚期患者。医生想不通:“从没见过病到这种程度才来就诊的肝癌患者,如果不做肝移植手术,最多还有一个月的生命。”

  杨树森第一时间便知道了自己的病情,但他还是牵挂着港珠澳大桥沉管的安装进度,住院后仍每天和一线团队成员和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通电话研究问题、给予技术指导,直至2015年3月24日E15沉管第三次安装成功。

  此后,病床上的杨树森还继续指导团队成员为E16、E17沉管的安装开展泥沙观测和预警预报工作。

  杨树森作为部天科院泥沙科研攻关团队的领军人,他对待工作严格、处理问题严谨、说话办事直率是出名的。这体现了他的良苦用心。“我对业务要求的确很严,年轻人如果因此真正学到、用到了我们积累的知识,会明白严格要求的益处。技术报告必须有创新点,能帮助设计和施工单位解决实际问题才有价值,否则就体现不出科学精神。”

  他带团队虽然严格,但团队心服口服,因为他以身作则。年轻一代团队成员随杨树森跑几年外业,都能在技术、理论上得到杨树森毫无保留的真传,而杨树森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也深刻地影响着整个团队。

  然而,家人和同事都无法想像,一个癌症晚期患者是怎样承受住繁重工作和巨大压力。记者采访过的所有人都认为,是港珠澳大桥这项“国家工程”完全占据了这位老交通人的精神世界,是无比挚爱的“泥沙研究”事业牵住了这位老专家的全部注意力,以至于他完完全全忽略了自己的病痛。 在杨树森带领下,天科院泥沙科研攻关团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交通精神”,成为中国水运工程泥沙攻关研究领域的一面旗帜。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