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石城川:打开听障者闭着的那扇窗
//www.workercn.cn2017-09-18来源: 羊城晚报
分享到:更多

  谈想法

  让听障人士 能“看见”声音

  “听障者如果不和别人沟通,是很难被发现的。”左耳听力重度听损的佳佳(化名)告诉记者,为了让自己看上去和“多数人”一样,她在公共场所会悄悄藏起助听器,“这个群体大量存在,可能远超出你的想象。”

  中国残联数据显示,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数推算,2010年末我国听力残疾2054万人。如果加上老年性听力障碍者的人数,这个数字将远不止于此。北京听力协会副会长王树峰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估计目前中国残疾性听力障碍人士已达7200万。

  2015年,石城川从暨大毕业,找到了一份跨国企业公司软件开发的工作。同样是这年,语音识别取得突破性进展,科大讯飞发布新交互界面,语音可同步转成文字。

  “想要改善听障人士生活”的想法一直压在心头,石城川大胆琢磨:能不能造一个像谷歌眼镜的“听镜”,实时将语音转换成文字,显示在AR眼镜的虚拟屏幕上,“像我一样的听障人士就能马上‘看见’声音。”

  这个想法让他倍感兴奋。最初,石城川试着求助其他智能软件企业来开发这类产品,四处碰壁后,他决定辞职,自己动手实现这一想法。

  他找到当时在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读研究生的陈国强和彭驷庆,几人一拍即合。2016年春节后,“音书”项目正式投入研发,同步推进硬件和App的开发。

  2016年3月,“音书”App雏形完成,并于当年7月进行首个版本的测试。对于初生的产品,陈国强并不是特别满意,“当时产品仅具备语音文字转换功能,团队不断扩充人手,一边测试一边优化。”

  2016年10月,智能眼镜“听镜”第一代原型机开发。

  出成绩

  上线八个月 用户近十万

  聊天一开始,石城川就在手机上打开了“音书”,简单的橙色界面上有几行字:“您好:我听力不好,请对着手机说话,手机会自动将您的声音转化成文字。”

  今年1月20日,“音书”正式上线,经过8个月迭代,当前版本集成了语音识别功能,不仅可完成面对面沟通,还可以实现电话沟通、语音训练、多人聊天。

  “搭载了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技术,近场和远场均可实现自由交流。”石城川自豪地表示,截至目前,仅通过口碑传播,“音书”已经有近十万的用户群,其中99%为听障人士,团队还注册了“音书社区”的微信公众号和“音书科技”的微博,为用户提供细致的咨询。

  在会话前,石城川轻点主界面底部麦克风图标,系统随即自动识别、持续记录声音。“目前,系统支持普通话、英语、四川话、粤语、河南话。”他告诉记者,文字与语音的转换延迟在0.5秒以内,“准确度方面,可以在声源和手机间隔20厘米、日常乐音环境以及白话规范的状况下达95%。”

  “最受欢迎的是语音训练。”石城川说,“音书”测试的时候,就有用户反馈,能不能增加语音训练的模块,“作为听障者,讲话时控制不好自己的发音和音量,有时含混不清,有时分贝非常高,没经历过的人体会不到其中的困扰。”

  反复测试后,4月,“语音训练”模块正式推出。用户可以选择“词”、“句”、“文”三种模式之一,通过游戏的方式提升表达能力和普通话水平。这一模块刚推出就收到了热烈的反响,“难度较高的是‘百文灭’,平均每天至少要读对一篇文章,但仍有用户玩到了‘军长’级别。”

  在远场交流场景下,听障者打开“音书”,再拨打/接听电话,对方的声音就会被“音书”收录即时转化成文字,转化时间差不超1秒。

  合伙人

  通过用音书 而加入团队

  “为什么没有上海话?”“界面设计能不能再美观一点?”在音书的用户QQ群里,用户们在细微处提出各种具体的意见。

  石城川把这些意见收集起来,按优先级排了序,“着手解决能够解决的问题,一步一步来,针对用户反馈建议进行产品迭代。”

  目前音书已经有三项专利和二项软著(软件著作权)获得授权。在广州市“天青杯”暨天英汇青年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上,“音书”项目还拿下了初创组第二名。

  事实上,瞄准听障辅助交流市场的,除了音书外,国内市场类似产品还有心声、声活等。

  2016年4月,音书团队正式入驻华南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这个小团队随后也由三个人扩充到了如今的六个人。

  前端开发工程师露露毕业于天津理工大学,是通过使用“音书”而加入团队的听障者。在得知音书项目后,她辞去了杭州薪资可观的稳定工作,风尘仆仆地加入了音书团队。

  “听障者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学业、工作能力上比不上健全人。”她通过音书告诉记者,加入音书,是想要为改善听障人生活做点努力,“家里人为我现在的工作而感到自豪。”

  “创业维艰,幸好身边一直有很多人给我们支持和帮助。”石城川缓慢而清晰地向羊城晚报记者表示,科技的发展带来了长足的便利,希望有一天,听障人能借助科技轻松和外界交流,“和健全人不再有沟通的障碍。”(记者 李妹妍)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